跳到主要內容


「開放」校園的重新定義~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受邀中國醫藥大學專題講座「用新科技實踐未來大學」

日期:2023-04-17

資料來源:公共關係中心 吳嵩山 主任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AI人工智慧崛起,AR、VR元宇宙時代來臨,在教育及教學上形成嚴峻挑戰;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受邀中國醫藥大學發表專題演講「用新科技實踐未來大學」指出,科技的發展已經超出我們控制的範圍,變化非常多,高等教育勢必要有新的思維。張校長殷切期盼,大學要鬆綁開放,透過校內外資源的整合,來提升大學的影響力;他語重心長的惕勵老師要轉變教學心態扮演「知識鷹架」的角色,把學習的主體回歸給學生自己,慢慢學會謙卑,引導陪伴學生一起來學習努力,共創以學生為本的學習環境,培養未來世代的人才。

張國恩校長強調,未來大學不是未來的大學,未來大學是一個「專有名詞」,也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設定在2025年希望達到那一種未來大學,如何用科技來幫忙一所大學發展,「教育跟科技的整合」目標,具體實踐才能夠達到未來大學。

張國恩校長坦言,台灣的公私立學校太過依賴政府,在財務獨立之前,受政府和很多政治因素的影響干擾太大,面對少子化的衝擊與全球化的競爭挑戰,每所大學一定要想辦法能夠自創產業,「開放」校園、打破心理的圍牆阻礙,引進外面的資源,進而發展自己的獨特優勢,而不是「教育部大學」。

AI的發展翻轉網路教學形態,ChatGPT帶來的衝擊更大;張國恩校長語重心長的說,現在開始,老師的心態必須調整了!ChatGPT發展情況完全不一樣哦,「我們不能用舊思維,在培養未來的學生;」要擺脫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不是我來教你,而是我來幫助學生學習,老師的角度就轉變為「知識鷹架」的角色,引導、陪伴學生一起來學習努力。

況且,台灣的中小學師資培育,在進入教學場域成為老師之前,他們接受到非常多的教學的訓練和教材教法的訓練,中小學又非常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張國恩校長說,唯一只有一類的老師沒有做,就是大學老師,所以大學老師記得,我們務必要學會更為謙虛一點哦!

張國恩校長分享自己的經驗,以前一個碩士班的學生,有一次他說老師老師,你要什麼資料我都可以幫你找到哦,我想奇怪,你怎麼那麼厲害,我要什麼東西都找不到;他畢業之後,我才知道他曾是臺灣地下網站的站長。

「老師」的角色,已經不再是一個知識面或者技術面的最具有權威的人;張國恩校長感受深刻的說,尤其是,當我們發現已經被定義好的知識,可能要重新被定義時,還有些科學研究,持續探討未知的世界的一些知識,老師的角度就改變了!

中國醫藥大學教師發展中心4月14日舉辦〔教育講座〕,邀請東海大學張國恩校長蒞校發表「用新科技實踐未來大學」專題演講,此次以實體在水湳校區卓越大樓史丹佛講堂與英才校區採webex線上並行方式,由王陸海副校長主持,學校教職員及附設醫院醫事人員參與踴躍。

張國恩校長專題演講時闡述大學的社會責任之核心價值與目的有三;其一,透過「人才培育」與「在地連結」,讓大學能更了解地方發展脈絡,理解地方問題,提出可能創新解決對策,讓大學發揮其社會正向影響力;其次,促使大學成為地方永續發展的協力者;以及強化大學與區域城鄉發展之在地連結合作,帶領學生以跨科系、跨領域、跨團隊、跨校串聯的力量,培養新世代人才對真實問題的實踐行動能力。

大學社會責任在學校的定位,歸納來說:符合大學立校精神、符合校務發展目標、帶動學校發展、迎合未來趨勢、助於培育人才、校內外資源之整合平台、擴大大學影響力。 目前,台灣的公私立學校面臨的嚴峻挑戰;諸如,政府補助減少與財務困難、少子化現象、國際化與全球競爭、科技快速發展、後疫時代、新議題對教育的影響、世代差異與多元價值衝突等等…

張國恩校長以擔任師大校長八年的經驗感嘆說,我們以前都要追求頂尖、追求卓越,如今現實環境面臨的挑戰真的很多,要能夠生存、追求發展已經不錯了,因此,大學必須認真思考的嚴肅課題有:精準教育之發展;翻轉教學之實踐;落實自主學習;虛實、跨區、跨域、跨時的整合教學活動之建立;整合校內外資源與人力、建立職能導向之微學程;人才培育目標的調整、校園組織彈性化;「開放」校園的重新定義。

「開放」校園的意義在於,培養未來的學生。張國恩校長強調,教育的制度不是為了限制人才的發展,而是要把人才繼續發展!大學要鬆綁開放,不是只有拆掉圍牆而已,人才培育目標要做調整、學校組織的彈性化,老師們要有新的思維,以及心胸開放的雅量把外面的資源擺進來,在科技日新又新時代,我們不能再以「老師為中心」的舊思維來培養未來的學生,老師必須謙卑!

張國恩校長舉例,東海大學從這學期把EMBA改成buffet教學方式,邀請佳世達、友達、巨大的老闆來上課,傳承企業經營實務經驗和心得,大家很難想像一個老闆闖蕩海外拚事業的日子,讓真正有專業有經驗的社會菁英進來校園教導的學生,公司企業都是隱形教室,大學的微課程就出來,這個就是翻轉教學。

東海大學更首開先例,今後EMBA不必寫碩士論文了,實事求是的張國恩校長說,這些來進修的職場主管寫學術型碩士論文做什麼,他的學習目標是想來實際解決自己公司的問題,關心未來公司的發展,這個才是重要的。

對於大學永續發展;張國恩校長表示,一個校園的永續環境的建立和治理,不是只有減碳或者負碳技術,還要跟教育、科技整合在一起,如何連結社區關懷服務、在地文化創生推廣,提升高教公共性與實踐社會責任(USR),這些很多東西我們都知道,可是不一定可以做得到,大家不能只配合政府喊喊口號啊!

面對新科技趨勢,KPMG總部依據產業洞察及客戶交流經驗,塑造2022年十項科技趨勢:1.雲端超級企業:雲端產業的領先廠商將主宰軟體與資訊服務市場。2.產業雲:量身打造的平台將成為下個趨勢。3.量子計算:近期應用勢必可以優化複雜流程。4.元宇宙:讓商業模式由實體轉向虛擬。5.人工智慧:重視有效治理,驅動大規模採用人工智慧的工具。6.網路安全:網路漏洞與軟體保障的威脅行為是最大挑戰。7.ESG:數據資料對環境建模與追蹤日益重要。8.低代碼/無代碼(Low-code/No-code):組織文化變革需要跟隨技術進步。9.混合工作模式:數位工作場域帶動生產力與幸福感。10.人才:吸引熱門專業技能需要明確職涯道路。

張國恩校長進一步精闢的分析人工智慧在教育的角色、元宇宙在教育的角色有、數位學習在教育的角色以及新科技時代對教育之定位;由於AI人工智慧和元宇宙AR、VR影響深遠,我們想要拒絕都不行,相對地,網路安全非常重要,面對排山倒海的假資訊,如何培養學生識讀思辯的能力,老師更是責無旁貸!

「實踐未來大學,我們真的必須透過新科技;」前瞻遠見的張國恩校長認為,如此可以達到翻轉教學的實踐,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找資料、自己閱讀、自己彙整,把學習的主體回歸給學生自己,開創以學生為本的學習環境,老師扮演角色是幫助學生先建立好一些基本的知識之後,引導陪伴學生一起來學習努力。 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環境變動,台灣亟待培養未來世代所有人才;張國恩校長殷切期待,大學要鬆綁開放、老師的資格條件要鬆綁,教育制度必須要建立積極向上的文化!

【新聞資料】


相關圖片: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專題講座「用新科技實踐未來大學」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專題講座「用新科技實踐未來大學」

中醫大副校長王陸海院士致贈張國恩校長紀念品

中醫大副校長王陸海院士致贈張國恩校長紀念品

中醫大王陸海副校長致贈張國恩校長感謝狀

中醫大王陸海副校長致贈張國恩校長感謝狀

中醫大舉辦〔教育講座〕聆聽師生踴躍。

中醫大舉辦〔教育講座〕聆聽師生踴躍。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