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哈鴻潛教授追思會

日期:2010-11-25

資料來源:秘書室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哈鴻潛教授憶往                                                                                                                        
王廷輔董事
三十年前,我來到中國醫藥學院,在鄭通和院長辦公室初識哈教授,知道他是衛生署聘請的神經解剖學歸國學人,在中國醫藥學院做猴子的經絡穴道研究的,給我的印象是個性十分率直。
 
附醫成立後第四年九月,本校院同仁十六人組團前往印尼泗水參加第二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這是中國醫藥學院,第一次參加國際學術活動。名義上由我帶隊,實際上是哈教授負責幾乎所有的事情,展現出他的組織、交涉和行政能力。
 
緊接著第二年二月,哈教授、我和張成國兄三人去日本考察。訪問了北里研究所及醫院、名古屋市立大學、福山醫科藥科大學、以及近畿大學東洋醫學研究所、明治針灸大學、大阪醫科大學醫院等處。哈教授在日本住過數年,日語流利,我們跟著他走就行了。
 
那年十月,哈教授和我兩人訪問韓國,考察了慶熙、大田、圓光、大丘 東國等五家漢醫大學。在慶熙的李惠貞教授就是哈教授的女弟子。師生關係迄今不斷。
 
最後一次與哈教授出國,是1998年陪同立公去德國參加「立夫國際中醫學院」的成立慶典。那天晚上,在後花園裡有一個小型餐會,大家輕鬆愉快,講笑話。哈教授講了一句英語,令人難忘。他說 "An English woman learn English from a Chinese is quite un-usual, which English word with 3 Us?" 大家一怔,一時都轉不過灣來,無法回答。
 
哈教授晚年最為人稱道的,是他主持立夫基金會的學術獎。在全球成立了五個推薦委員會。十年之內在台北舉辦過五次甄試頒獎典禮,獲獎者遍及大陸、歐、美、日、韓以及台灣等地的教授學者,約有二十餘人得此殊榮。
 
最後,還有一件事,我願在此一提,就是學校互助大樓中的中醫藥展示館,最初的構想是哈教授提出的。設計和內部'的展示品也幾乎都是他籌畫的,二千萬元的經費則是醫院支付的。
 
如今鴻潛兄驟然離去,三十二年的交誼隨風而逝,怎能不令人傷感!惆悵!
 
綜觀他的一生歷經國家戰亂,時代變遷,飽受動盪之苦,但仍能完成學業,留學美日,精通中英日三種語文。學有專精,卓然有成。多年從事基礎醫學教育工作,培育後進。晚年致力於中醫科學化之推動,以至生命之末日,其孜孜不倦之精神,堪稱一代學人之典範也!

哈鴻潛教授生平事略                                                                                                               
  
立夫中醫藥展示館陳必誠撰

哈鴻潛教授河北臨榆縣人,1924年5月1日出生於哈爾濱市。1944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部。因有志基礎醫學之研究,畢業後進入母校解剖學教室(戶井田登教授)暨組織學教室(照井精任教授)擔任助手(助教),照井教授之知遇,對哈教授日後從事神經解剖學之研究有決定性的影響。1945年春考入哈爾濱醫科大學研究院,不久,二次大戰結束,東北光復,繼續留校。1946年轉任國立長春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科擔任助教,當時該科有兩位原新京醫科大學留任日籍教授,瀧津久次郎(大體解剖和神經解剖)和垣山六二(胚胎學),講師是李繼碩先生(曾任第四軍醫大學解剖教研室教授)。1948年前往台灣,進入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科(主任余錦泉)擔任助教,接受台北帝國大學留任的金關丈夫教授和余錦泉教授的指導,從事體質人類學研究。1953年升任講師,1955年前往日本進入東京大學醫學部解剖學教室暨腦研究所(教室主任、所長 小川鼎三教授),在東大腦研究所前後五年,專攻腦解剖學。其間,獲得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59年赴美國賓州費城進入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醫學院解剖學科暨神經科學研究所(主任、所長 Louis B. Flexner.),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博士後研究員,接受James M. Sprague ,W.W. Chambers 和劉占鰲教授指導從事神經科學研究,主要在脊髓之結構與生理功能方面。1962年任Wayne State University 解剖學科(主任E. Gardner)講師。1964年轉往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醫學院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科(主任 Albert Lansing)擔任助理教授,1967年任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解剖學科副教授(主任 Bryce L. Munger),與Drs. B. and L. Pubols(神經生理學)共同主持神經生物學課程,繼續從事知覺解剖及生理學研究。哈鴻潛教授對體知覺系,尤其對脊髓頸丘腦系(Spino-cervico-thalamic system)解剖與生理功能之闡明有重要貢獻。1970年應國科會聘為國家客座正教授,台灣大學客座教授,在台大醫學院解剖學科(主任林槐三教授)與鄭聰明教授共同創設了「神經生物學」課程,與神經生理學(彭明聰教授)、神經學(洪祖培教授)、神經外科學(施純仁教授)聯合上課,是為國內較早期的整合型教學。1972年獲聘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終身教職。

1973年當時正值「針刺麻醉」(鎮痛)熱潮,應行政院衛生署與國科會合聘為客座專家返國主持「針刺止痛」專題研究計畫,在中國醫藥學院執行該計畫,前後達十年之久,主要的成果包括設置了研究針刺止痛的實驗動物模式,針刺止痛效應之阻斷實驗,應用HRP於針刺實驗,闡釋針刺「得氣」之神經學基礎及腧穴之微細結構以及針刺止痛之中樞機轉等。曾兩度獲衛生署長褒獎。其間,於1975年國立陽明醫學院創校,應韓偉院長之邀擔任陽明醫學院解剖學科主任迄1983年。為陽明醫學院解剖學科充實儀器設備,延攬人才,培育後進竭盡心力。在課程的規劃方面,除傳統的大體解剖學、組織學之外,與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沈力揚主任)、神經內科(朱復禮主任)、神經放射學科(于俊主任)等臨床神經學科聯合創立「神經科學」課程;並參與籌辦神經科學研究所,該所於1980年3月奉准成立,成為陽明醫學院第一個研究所,也是台灣當時唯一的神經科學研究所(首任所長由韓偉院長兼、第二任所長周德程教授)。1981年起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顧問及諮詢委員迄今,主持該館中國科學廳中醫藥館規劃;1986年起擔任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專任教授,兼掌研究發展委員會;並於1990年創設了中國醫藥學院中藥展示館(後改成立夫中醫藥展示館),兼任館長。1989年協助 立公成立「立夫醫藥文教基金會」,主持中醫藥學術獎事宜,在全球成立了五個推薦委員會,於十年之間舉辦了五次選拔頒獎典禮,獲獎之國內外專家學者有二十餘人,除台灣外,遍及大陸歐美日韓等國,為中醫藥界盛事。
 
哈鴻潛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解剖學、體質人類學、神經解剖及生理學。近年從事台灣醫學史研究,擔任中國醫學通史編審委員會委員、台灣史主編,與高田教授共同撰寫「台灣醫學史」及「台灣解剖學百年史」。現任中國民國解剖學學會常務監事,1998年應邀出席中國解剖學會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及學術大會,為兩岸解剖學界之交流做了破冰之旅。
 
19991218哈鴻潛教授獲中華民國解剖學學會頒贈終身奉獻獎。


 
 

相關圖片:

哈鴻潛教授

哈鴻潛教授

哈鴻潛教授

哈鴻潛教授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