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昭庚教授代表針聯及台灣出席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策略論壇

日期:2012-05-07

資料來源:林昭庚教授提供 中醫學系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The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ocieties;簡稱世界針聯)是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建立正式工作關係的非政府性國際聯合組織(NGO)針灸團體。

本系林昭庚教授於2009年被選為世界針聯第七屆執行委員會委員,世界針聯執委會票選通過,指派其代表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及臺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於5月7、8日在香港所舉辦之”西太平洋區傳統醫學策略(2011-2020)論壇(Workshop 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Strategy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2011-2020)”。

會中林教授除報告臺灣中醫教育,中醫健保及中草藥不良反應及中藥不良品通報系統外,並建議:

1.各國成立針灸不良反應通報系統。
2.各國建立針灸標準作業程式。
3.研究針刺深度,包括安全深度及危險部位。
4.進行文獻回顧,評估針灸臨床療效,進而整合中西醫針灸理論。

有關「台灣中醫教育」方面,林教授提到中國醫藥大學及長庚大學之中醫學系目前以訓練中西醫結合醫師為目標,採七年單主修學制及加修醫學系為八年雙主修制,與中國醫藥大學、義守大學、慈濟大學之學士後五年制中醫學系同為中西兼修中醫師養成之主要體制;而「中醫健保」方面,林教授則提到至2012年4月底止,台灣中醫師人數共5,749人,中央健康保險局以其六個分局轄區(台北區、北區、中區、南區、高屏區、東區)為區塊分類,實施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以促進中醫資源之合理分布。

會中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台灣中醫教育、中醫健保、中草藥不良反應及中藥不良品通報系統,皆相當先進完善,可為WHO會員國之借鏡。

林昭庚教授學經歷

林昭庚教授現為臺灣中國醫藥大學專任教授、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不僅兼具中、西醫師資格,更為臺灣第一位中醫針灸博士,也是第一位臺灣教育部審定的中醫教授,歷任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所長,西班牙國立馬德里大學、澳洲國立維多利亞大學、國立墨爾本皇家理工科技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大學客座教授及羅馬尼亞科學院榮譽院士,先後完成《新針灸大成》、《針灸學新論》、《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新編彩圖針灸學》等43種著作,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17篇(刊登於SCI期刊之論文有182篇)。

西元1980年,林教授以針灸治癒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高層痼疾,並為沙國人民針灸,而榮獲沙國最高榮譽-「金袍獎」;西元1989年榮登美國歷史保留協會「世界名人錄」;西元1990年榮獲中美洲薩爾瓦多共和國總統克裡斯第雅尼頒發「學術貢獻獎」;西元1991年榮登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國際學人名錄」;西元1993年李登輝總統兼文化總會會長頒總統文化獎,以資鼓勵對發揚傳統中醫藥之貢獻卓著;西元2003年陳水扁總統題頒「功著杏林」匾額一方,以資鼓勵對發揚傳統中醫藥之貢獻卓著。

針刺深度之研究

林昭庚教授將古今中外之針灸典籍及教科書之針刺深度做科學性的比較分析,也分析各國針灸教科書(中國大陸、臺灣、美國、英國、韓國、法國、德國)十二經穴之針刺深度。經由解剖屍體及電腦斷層掃描照相術探討胸背部各穴位之安全深度,針灸學界稱其為「針刺安全深度之父」。2011年《科技中國》期刊亦報導林昭庚教授在針刺安全深度的傑出成就。

針刺止痛之基礎與臨床研究

林昭庚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北京醫科大學韓濟生教授(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及臺灣中國醫藥大學蔡輝彥教授合作針刺鎮痛之動物實驗基礎研究,且非常注重針刺鎮痛之臨床療效評估,近十年來做了非常廣泛的隨機臨床試驗(RCT)。他依照十總穴的法則進行一系列的針刺對手術後疼痛緩解的臨床研究,包括緩解筋膜疼痛症候群、退化性膝關節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疼痛、膝關節鏡手術術後先機止痛、緩解剖腹產術後疼痛、針灸降低體外震波碎石術疼痛、緩解下腹部手術之術後疼痛等方面,已有不少論文,為國際期刊所接受。2011年《中華醫史雜誌》在人物篇曾介紹林昭庚教授在針刺止痛等領域之學術研究成果。

中西醫典籍

林教授於西元2000年著作完成的《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是全球第一套中西醫結合的工具書,出版之際,不僅獲得大陸中西醫專家學者審核,由衛生部所屬國家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第一版」為中西醫結合之教科書與工具書。因《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第一版》而獲得各界肯定與迴響的林教授,決定進一步地強化與豐富第一版的內容與深度,於西元2004年完成了《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第二版》。2009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來函至衛生署及相關單位,要求台灣指派參加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修訂研討會,但因其有要事,未能成行。《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是一套以「中西醫學一元化」為目標的醫學書籍,不僅能提供中醫學者瞭解現代醫學,西醫學者亦能藉由該書認識中國傳統醫學。2008年《亞太傳統醫藥》期刊以「壯舉空前,啟迪後學」為標題述評《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乙書。

林昭庚教授為使針灸學習者在初學時能得到完整全面性的觀念,因此召集臺灣針灸醫學之專家學者,編撰針灸醫學教科書,於西元2009年出版《新編彩圖針灸學》乙書。該書在針刺部位方面,不僅以彩色相片標明穴位,並加入專人繪製的彩色現代穴位圖及仿古穴位圖,同時並列世界衛生組織(WHO)於西元2008年出版之《WHO Standard Acupuncture Point Location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圖譜之穴位。關於針刺深度方面,書中亦將此教科書及中國大陸、臺灣、美國、英國、韓國、法國、德國等國之針灸教科書穴位針刺深度及林昭庚教授以電腦斷層掃描照相術測量人體胸背腹部各穴位之平均深度加以列表對照說明,以利讀者比對針刺深度之差異,使針灸療法越趨可靠安全,書中除了將臺灣在臨床療效評估與動物實驗方面之研究成果加以整理,亦彙集大陸有關針灸方面之研究論文。2011年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編的《中醫雜誌》也以「貫通古今,融匯中外」為標題,報導該書之特殊性。

國際重視

國際東洋醫學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 Medicine;ICOM)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認可並獲得支援的國際傳統醫學大會。西元2007年12月1-4日在臺灣臺北召開的第十四屆國際東洋醫學學術大會,即是由林昭庚教授擔任會長,林教授在大會中更以「臺灣中醫藥之發展」之專題演講,為與會來賓介紹臺灣之中醫藥發展現況。

此外,美國芝加哥大學及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於西元2008年12月12-13日共同舉辦美國年度互補及替代醫學學術大會(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主辦單位將林教授在「PAIN」雜誌刊登的針刺止痛論文,評讀為最具實證醫學代表的臨床研究文章之一,因而力邀其前往演講,並聘其為首席演講貴賓。林教授在大會上作了「針灸之歷史、應用及有效性之探討(Acupuncture: History, Usage, and Effectiveness)」的專題報告。

第二屆「健康與醫學科學最新進展研討會」於西元2010年7月8-12日在歐洲的賽普勒斯(Cyprus)舉行,林昭庚教授獲聘為大會榮譽主席,演講「針灸在癌症病患支持治療中的角色」專題,並介紹中國醫藥大學的針灸醫學之科學研究進展,與推展世界衛生組織的針灸國際化而翻譯「西太平洋地區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針灸穴位」、「針灸臨床研究基準」、「2002-2005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策略」等學術著作所作的努力。

林昭庚教授學術成就亦受中國中醫研究院(現改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之肯定,於西元1994年獲得首屆「醫聖杯」之一等獎;同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由李良松、葉海濤兩位先生編寫的《針灸英傑-林昭庚博士》乙書,即是表彰其對針灸學之貢獻。2012年由北京大學再版該書,補述林昭庚教授1994年至2011年之學術研究成果,並由連戰先生題字。


相關圖片:

論壇大會合照

論壇大會合照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