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台灣~遙望蘭巴倫

日期:2014-02-26

資料來源:德文雜誌Taiwan heute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台灣1960-1970年代,文藝界<新潮文庫>曾大量出版關於史懷哲思想的叢書,那些年,我在太平洋畔花蓮高中求學時期,正值青年理想主義的年代,史懐哲醫師所提倡的”尊重生命”的呼召,以及非洲行醫的事蹟,時常在我心中激起洄盪,2010年6月,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先生率團赴非洲加彭共和國參訪史懷哲記念醫院原址,返國後,於台中醫林雜誌發表-==創造自己心中的蘭巴倫,我第一次看見彩色的蘭巴倫醫院照片, 史懷哲的冢族墓,以及遙遠的歐格威河,喚醒我腦海記憶中黑白的非洲故事,也再一次喚醒我學生時期在花蓮東太平洋海岸的夢想,2011年2月17日,我任台灣駐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醫療團團長,也正巧到西非洲去探討這一段歷史的記憶。

1913年4月15日,38歲的新婚夫婦史懷哲醫師到達蘭巴倫行醫,在當地設立簡陋的醫院並開始診治病患,一直到1965年1月14日,史懷哲逝世並葬於蘭巴倫醫院,共往返西非洲14次,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他的哲學倫理思想傳揚後世,尊重生命並親身實踐使命的呼召,在醫療中體會生命的義意,在基督教的教義裏從事醫療和傳教,培育非洲黑人,使其成為有基督仁愛性格的人,並且呼籲-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蘭巴倫,他堅定呼籲--非洲人需要醫生,呼籲能夠毅然效棄文明生活而勇於投入艱苦環境去改善幫助非洲黑人的醫生,1954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頒獎講說,呼籲人類和平,終戰並廢核。

2011年2月17日,我任台灣駐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醫療團團長,正要赴非就任前,曾親訪黃校長,並答應協助第二屆參訪的歷史行程,當年的二月到非洲就任之後,我就常遙望聖多美東邊的海上,遙望加彭共和國非洲大陸,那是史懷哲建立醫院--蘭巴倫紀念醫院的方位,2011年9月,我在西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共和國任台灣醫療團團長期間,協助安排參訪學生團的非洲歷史課程,大使館大使陳忠先生接待了中國醫藥大學師生,定名為《重返史懷哲之路》的短暫三天行程,安排了兩夜的課程,第一夜談及葡萄牙航海地理大發現的貢獻,第二夜談及英國十七世記人道主義韋伯福斯解放非洲黑奴的歷史,旅館面臨加彭方面的海灣,在離去的夜晚,假如有一輪非洲的滿月升上,那真可謂之遙望蘭巴倫之月夜,有時必須遙望一段歷史,才能瞭解人性曾經的偉大,有時只能遙望心靈中一片陸地,默想一段曾經在腦海裏發生過的歷史,才能體會--人類文明歷史經由效法,是可以延續它的偉大,遙遠的非洲,以台灣的地理位置而言,它是在地球的另外一邊,若非衛生署重啟台灣的國際人道醫療,否則那是一塊國人很難到達的蠻荒之地。

然而,2010年6月,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先生率團,赴非洲加彭共和國史懷哲記念醫院,開創首次醫學大學登訪加彭共和國,定名為《重返史懷哲之路》,從歐洲法國,德國交界的凱薩斯堡(kaysersberg),探索史懷出生,及成長求學的史特拉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Strasbourg),並參訪當地史懷哲醫師的歷史文物博物館,然後,再轉訪西非洲,探索參訪史懷哲在非洲所創醫院,並於2011,2012共三度舉辦重返史懷哲之路的跨歐洲及非洲的教育行程--參訪史懷哲在非洲所創醫院的原址,除了讓台灣醫界在歷史的遙望期待中多一份人道援助的責位,也點燃另一段台灣人道醫療在非洲延續的歷史。

《後記》2013年為史懷哲醫師非洲行醫100週年記念,在台灣的中國醫藥大學也舉辨了一系列的記念活動,讓台灣醫界分享這一段台灣到非洲蘭巴侖醫院的歷史過程~
史懷哲非洲行醫百年紀念特展—2013/2/18至2013/4/12
史懷哲非洲行醫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2013/3/12
史懷哲非洲行醫百年紀念音樂會—2013/10/24
史懷哲醫師是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那是見人見智的問題,出生在一個人類思想被壓制,世界秩序混亂的時代,在當時,是沒有被台灣充分瞭解的。

作者:江明哲教授、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2011年台灣駐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醫療團團長
 


相關圖片:

德文雜誌~Taiwan heute

德文雜誌~Taiwan heute

從台灣~遙望蘭巴倫

從台灣~遙望蘭巴倫

從台灣~遙望蘭巴倫/介紹中國醫藥大學舉辦史懷哲非洲行醫百年紀念系列活動。

從台灣~遙望蘭巴倫/介紹中國醫藥大學舉辦史懷哲非洲行醫百年紀念系列活動。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