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醫藥大學拆除框架,建立自由多元的研究學習環境

日期:2014-09-24

資料來源:《遠見雜誌》9月教育專刊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中國醫藥大學在最新發布2014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第57名,較去年晉升12名,在台灣的私立大學中排行第一;李文華校長希望打破框架,以深入產業,跨領域、跨國際的創新學程與多元學制,使中國醫大領航全台,為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格局向前再跨出一大步!

外文系畢業後,將來可能做醫生嗎?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的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執行長Harold Varmus是位醫生,大學主修的就是英語,還拿到諾貝爾獎。」在美國學界耕耘30餘年後享有國際學術研究盛名,接受中國醫藥大學蔡長海董事長禮聘回到台灣之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文華深感台灣教育制度的框架太多,今年二月上任後的首要目標,就是「把框框架架變成無框無架。」

製藥學程深入產業

首先,李文華校長規劃製藥學程碩士班,打破科系限制,包括理、工、農、醫、藥等各個領域的學生均可報考。「藥廠需要的不只是藥學的人,法規、行銷、研發,各種領域的人才他們都需要。」學程強調產業學連結,每名學生都得到藥廠實習一年,碩士論文等同學生的實習經驗。透過這樣的訓練,碩士學位不再只是一張文憑,而是工作實力。「生技是台灣往後30年深具厚望的產業,需要有一群優質的年輕人才加入,多家大藥廠都很期待這個學程。」

博士生跨領域、跨國界訓練

到了博士班,更進一步打破科系限制,「博士生進來之後,再挑選研究領域。」學營養的學生想要繼續研究營養,可以。但假如他想要換做人體醫學的研究,「我們提供你機會。」為了提供多元的學習環境,有別於一般學校都讓一位博士生找一位指導教授,中國醫大則推出共同指導制度(co-mentor system),每位學生可以有二至三位指導教授。「假如我學到這個老師一半,又學到那個老師一半,學生就可以成為一位集學習多位教授之優點於一身的的人才。」

共同指導制度除了跨領域,甚至可以跨國際。「博士生的訓練要跟國際接軌,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生直接和國外教授接軌。」中國醫大目前與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及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等兩校簽訂雙聯學位協議,博士生在中國醫大接受一、兩年基礎訓練之後,可以再到國外研讀三、四年,畢業之後同時拿到兩個學校的學位。

「我們一直在栽培有用人才,把學生當主角;」李文華校長表示,「研究所是菁英教育,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讓頂尖的人更進步,協助他們盡情發揮所長。」框架拆除之後,李校長相信,「我們的學生會很不一樣。」


相關圖片:

李文華校長

李文華校長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