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教育創客學.跨域新世代~本校與中區12所大學舉辦教學卓越成果聯展
日期:2017-03-11
資料來源:公共關係中心 吳嵩山
教育部推動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10年有成,中區13所大學於11日在台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創世-教育創客學.跨域新世代」教學卓越成果聯展,各校透過靜態展覽、動態成果發表、高等教育論壇等方式呈現多元的教學豐碩成果;中國醫藥大學李文華校長在論壇時強調,大學培育人才過程要重視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熱忱,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趨勢,大學生不只學專業知識,也學習帶著走的國際移動能力。
中區大學教學卓越成果聯展揭幕式,邀請台中市長林佳龍、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李彥儀、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等13所夥伴學校代表共同啟動儀式,各大學在會場陳列執行教學卓越的努力成果與特色,場面熱絡呈現蓬勃新氣象。
台中市長林佳龍受邀出席致詞表示,行政院去年通過「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將以台中市為核心,發展智慧機械與國防航太工業;發展智慧機械最重要的是人才培育,市府推動青年希望工程、建置產學訓用人才培育資訊管理系統,並成立產學媒合中心,未來將持續作為中央、學校與產業的合作聯繫平台,以「大手牽小手」概念,緊密整合學校資源及在地產業人材需求,打造中部成為產學合作重要的示範區。
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表示,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已執行10年,著重教學翻轉與學習內容,明年重點將強調教學與在地的連結,希望讓外地學生能繼續在就讀的學校城市就業,同時讓大學成為開放校園,提供國高中學習場域。
「創世-教育創客學.跨域新世代」教學卓越成果聯展,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與發展大學特色競爭力為主軸,辦理系列論壇與成果發表會,希望透過互動交流,讓市民更加瞭解大學推動教學卓越計畫的效益;中國醫藥大學除了靜態展覽、還以太極八法教學特色做動態表演,會場吸引大批民眾駐足欣賞。
本次教學卓越成果展,中區教學資源中心集結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大葉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中興大學、明道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彰化師範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臺中教育大學、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靜宜大學 等13所夥伴大學,希望透過互動交流,讓市民更加瞭解大學推動教學卓越計畫的效益。
本校培育菁英的教學卓越特色如下:
以就業導向發展專業教育方面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藉由UCAN幫助學生探索職涯興趣與診斷職能,透過課程規劃、見實習及楷模講座等多元教學方式,並協助學生於求學階段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運用PDCA品質控管與檢討回饋至課程,檢視學生學習成效,整併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加值機制,達到教學與職場無縫接軌的目標。
透過產學合作結合專業實務培育研發菁英,鼓勵學生與教授攜手闊步,兼顧學生理論與實作之精進,朝向多元創意思考,激發大專校院產學合作能量,提升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成為中國醫藥大學夢想的實踐者、聰明的創業家。
以研究導向發展菁英教育方面
本項積極推動菁英教育,預先透過「精進學習群計畫」,鼓勵學生加入研究團隊啟發研究能量。本校更榮獲105年度科技部大專學生專題研究計畫全國第三名;規劃癌症生物與藥物研發博士、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等6門頂尖領域跨校學位學程,提升學生學習能量;更提供多元升學管道,包括海外雙聯學位、醫牙學士-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MD/MPH)、醫師科學家等。
本校亦重視基礎研究教育素養,重整「研究倫理」、「學術倫理」及「實驗室安全」等課程,以造就醫學研究與產業研發校園環境。
以國際導向發展特色教育方面
累積國際移動能量,因應全球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以培養學生更多學習與競爭力。校內致力打造全英語學習,包含培育英文種子教師、開設全英語通識課程、舉辦國際學生交流計畫與推動國內外雙聯學制。除此,亦遴選學生至姊妹校參與海外研實習,以提供學生多元學習。帶動國際化學習風氣,培育未來國際頂尖醫療人才。
強化教師移動力,持續聘任國外頂尖學者蒞臨本校擔任客座教授,連結國外學術團隊,並補助年輕學者前往研修。藉以提升本校研究之深度與影響力,培育優良研究人才。
精進教師教學知能及教學成果:
鼓勵教師適才適性發展其專業職能,102學年度全國首推教師分流制度,促進教師適性發展、師資結構合理化,使本校教學、研究、服務均衡發展。
發展多元教師社群,國際化方面組成英文教學種子教師社群,提升校內教師英與授課能力,提供教師海外進修研習機會,培育英與專業課程教學種子教師;成立翻轉教師專業社群,推廣翻轉課於全校課程教學模式之應用等。
建構多元化教學輔助資源,建置主動學習教室,導入教學設計師,舉辦一系列教學策略講座,協助教師結合數位化教材與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與發展教學特色,提升教育品質。
促進課程改革及提升學習成效:
本項為促進學生未來多元就業規劃,進行多項課程改革,包括通識教育改革、課程分流等。全校46個系所及學位學程完成課程分流;同時進行課程整合及推動會考制度,至105年已建立校院級會考10門,105學年度普通化學及微積分會考全面實施;
課程規劃除專業內容外亦融入職能養成,學生根據職能培育與生涯發展目標修讀課程;為持續教學改進推動課程評鑑,項目包含課程架構、課程地圖、畢業學分等,更深入檢討「課綱、課程、師資、學分分配與建立儲備師資人才庫」五大項目,確保各系所授課品質。
培植學生主動學習及學涯分流:
「First Mile」為大一新鮮人打造璀璨人生的第一哩路,結合專業、基礎、語言、通識等課程,培育大一學生的溝通、思辨、文化素養及自主學習等能力,引導學生啟動人文關懷、激發創造力並拓展國際視野,進而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並超越自己。
大學生施作UCAN,生涯導師透過課程地圖,輔助學生選課等自主學習,每學期定期提供學生職能成長圖、系核心能力雷達圖及學生生涯大樹。
學習中心落實預警輔導機制,強化學習成效不佳及弱勢學生輔導,舉辦TA工作坊、培訓營及競賽,營造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自主學習」。
培養公民素養,樹立專業典範:
提倡儒醫精神,推動鄰近及偏遠社區關懷,與本校附設醫院共同落實關懷山地偏遠地區社會責任理念實踐,建立信義鄉醫療資料庫,了解居民對醫療服務之需求。擴大偏遠地區愛心午餐暨課輔服務,國際義工團隊遠至東南亞各國、四川及加拿大提供義診醫療服務,融合理解、實踐、造訪與反思等多元性典範學習活動。
傳承與發揚中醫文化樹立專業典範,並增加學生接觸中醫藥文化的機會,培訓儒醫志工,緬懷先人濟世之懷,修練自己,將救人濟世之中醫藥學傳播國際造福人類,啟發醫者仁心,實踐尊重生命的醫德修養,建構屬於自己心中的蘭巴倫。
中央社新聞網 (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09958.aspx );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