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同理心~法務部前部長施茂林教授演講《醫病關係與法律風險控管》
日期:2017-06-22
資料來源:公共關係中心 吳嵩山
台灣醫師與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大、臨床急診又忙又累;可是,不滿意醫療過程與品質,醫療場所的暴力事件頻傳,何以如此?法務部前部長施茂林講座教授彙整司法案例和實務經驗指出,『態度』是醫療糾紛的關鍵所在。他剴切的建議,法律風險控管宜從診間應答對話做起,醫病關係和諧建立在感同身受的同理心,顯現柔軟、包容的心。
讓人欣慰的是,立法院已修正通過「醫療法」條文,以保障醫事人員及病患安全,遏止醫療場所的暴力行為。
值得關注的是,最高法院6月5日有新判決,對於重大的醫療疏失,由於醫病雙方的醫療專業不對等,改由醫師負舉証無因果關係責任。「法律風險就來了!」施茂林講座教授提醒說,在司法實務上有句話:誰舉証誰敗訴,必須認知到其影響力。
民事訴訟法第271條規定得很清楚,誰要求賠償,對自己有利的事,應負舉證責任,患者要求醫師賠,首先要證明醫療人員有疏忽;第二個,這個疏忽造成更嚴重的病,可能是死亡,如果沒有,法院就會駁掉。施茂林講座教授說,今後就不是了,變成醫師要負責舉證沒有因果關係,才不用負責,原因是醫療專業不對等,所以舉證責任轉換,對此,醫護人員要去思考,如果不幸遇有醫療糾紛,自己的責任已經從醫療轉換成法律上的責任,必須要注意到,對於重大醫療疏失,要負舉證責任,顯而易見,未來醫療機構的預防性醫療和醫療耗費成本必然增加。
醫療糾紛不代表醫療過失,這是兩碼事;施茂林講座教授請醫護人員安心。到目前為止,中華民國的醫師或護理人員,沒有一個人因為醫療糾紛去做牢的,法務部查閱近40年資料,最多判的罪也是緩刑或是易科罰金。至於有醫師被關,或許是販賣毒品、墮胎或偽造文書,但不是醫療糾紛產生的,施茂林講座教授說,既然沒那麼嚴重,不必無端擔憂,只是盡量不要讓它發生,那就要做好控管。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教師發展中心於6月6日下午在國際會議廳舉辦【博雅經典講座】,邀請亞洲大學施茂林講座教授以「醫病關係與法律風險控管」為題發表演講,分享個人司法實務經驗與彙整醫療糾紛的司法案例;由人文暨科技學院陳悅生院長擔任主持人,李文華校長、林昭庚講座教授等校院師生及附設醫院醫護同仁出席踴躍,聆聽如何增進病人的良好互動消弭醫療糾紛,獲益匪淺。
李文華校長致詞時,感謝施前部長撥冗到學校來現身說法,跟師生們講解醫病關係跟法律風險,什麼地方會觸法?什麼地方要避免?什麼地方該注意?法律風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大家要豎起耳朵認真的聽,這是同學們很重要的一門課。
什麼叫做風險?我們從小聽的兒歌「風這麼大、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不回來。」施茂林講座教授說,這就代表風險,有風險就有危險,有危險怎麼辦呢?就要做預防。舉例來說,一位知名女畫家就靠在窗戶吸菸墜樓,在風雨天騎乘機車趕路,最容易發生車禍,這是日常生活中的風險;醫病之間有哪些法律問題,這些法律問題產生風險,怎麼去管理好不要讓它發生,而不是發生糾紛之後,再來請律師、請醫院的關懷小組,那已經太晚。
在日常生活裡,風險幾乎是無所不在的;施茂林講座教授分享幾件實際案例,有一名機車騎士被控告肇事逃逸,他無辜的說「哪裡有?我把患者送到醫院,還有相關醫療費用都付囉,我才回去的阿!」檢察官說沒有,你沒有報案,所以你是肇事逃逸。你如果跟警察講,我已經把患者送到醫院,然後回家去,因此就不致被認為有逃逸,這就是法律的風險認知。
亂說話、有時風險就會出現。有一個日本華僑,一大早趕機場check in,大家早起沒睡好,現場氣氛凝重,當空服小姐問他行李裝什麼?有沒有危險物品?日本華僑講沒有啦,只有炸彈一顆,然後馬上說是開玩笑的,空服小姐點點頭沒說什麼就通關了,他到日本東京八點五十分的飛機,八點半的時候,有大批的員警真槍實彈,要來找某某人,喔,就是他,就把他帶走了。他無奈的說已經講了是開玩笑,空服小姐也看得出來是開玩笑的阿,只是,他不知道民用航空法新加的條文,任何足以影響飛行安全都構成犯罪。在沒結案前,這個華僑回不了日本,流浪在台灣。
講冷笑話也會有風險的;施茂林講座教授早年擔任檢察官時,承辦一件凶殺案現場勘驗,死者在仁愛山上的工寮,他看到一名退伍老士官就坐工寮的小客廳,無精打采,客廳四處血跡斑斑,他就問說,你為什麼把這個死者殺死,老士官說,我也不知道呀,我們兩個是反共救國軍,從雲南移防到台灣的,兩個難兄難弟一起來山上開墾,平常哥倆好就喝點小酒,昨天晚上也是無聊就喝酒呀,酒喝一喝以後,他就提議說,我們來講個笑話,我說當然好哇,不曉得怎麼樣,他笑話講的很難聽啦,我就火大去廚房就拿了菜刀把他砍死了,算一算是46刀,這是不會講笑話喪命的實際案例。
南投鄉間曾發生一語成讖的案例,說明說話要思考,不要亂說氣話,有一個老先生過世了,他有兩個兒子,小兒子通知住在三重的大哥,大哥過了幾天回來就問弟弟,爸爸的大厝買了嗎,弟弟說有,他們就到南投街上的棺木店去看,大哥看了就火大了,說弟弟有夠浪費,爸爸才160幾公分,你棺材買那麼大副,那個拿來給我躺才差不多,不用買到那麼好的,老闆娘不高興在旁邊碎碎念說,哪有人棺材都訂了還要換的,可是付錢是老大,大哥在台北有錢,小弟的在山上種田收入有限,就同意換,大哥就一次付清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大哥沒起床吃早餐,直到10點多還是沒起來,家人敲門沒有回應,就破門而入,大哥已經躺在床上死掉了,果然如其所講,那副棺材就要像他這樣的身材躺的剛剛好,兩個父子同日出殯。
古人明訓:「刀傷易好、口傷難治。」施茂林講座教授蒐整諸多醫療院所急診室和診間醫病互動不良的場景與案例,提供醫護師生做省思。面對緊張惶恐不安病人和家屬,若醫護人員不會應對,醫師一直看忙著電腦、無暇搭理患者、嫌患者囉嗦、應答態度讓人不舒服、護士動作不到位等等,這些跟醫療和手術都沒有相干,卻為醫療糾紛埋下種子,增加法律的風險。
一般來說,對於患者關切的病情,醫師都會說還不知道,也不敢亂講,要等檢查報告出來再看;施茂林講座教授以醫療消費者的角度觀察,現在的醫師過度的依賴儀器、檢驗,好或壞,大家思考。如果有登山客在山上突然暈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請醫師來幫忙時,醫師會不會說,這我也沒辦法,這裡又不是醫院,沒有儀器,也沒有檢查,我怎麼會知道,在外行人看起來,覺得醫師專業有問題,沒有儀器檢查就診斷不來,風險可能就附隨而來。
醫病關係的醫療糾紛關鍵就是態度問題,不必談法律懂不懂,就是態度。施茂林講座教授對承辦醫療訴訟的病患與家屬的心有所感說,有很多人不是真要告醫生,而是氣這個人態度很差,要把他傳到法院教育一下就好,最好每天傳來,我就爽。他鼓勵醫護人員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修身養性,熟悉一般為人處世的應對要領,表達關懷,體貼的同理心,練好防身術,做好醫療風險的控管工作,醫病關係才會雙贏。
司法官和醫師是社會上經常被批評的行業,施茂林講座教授以擔任檢察官、法官過來人的經驗說,有一門諮商輔導的課是要修的。他剴切的說,如果沒有研習,最好請人來專題演講,講幾個小時,讓大家了解自己專業再甚麼強,溝通諮商不會,就會出現剛才的診間場景,這個諮商溝通裡面就是教你同理心的觀念,你會就知道怎麼溝通,溝通又會產生怎樣的良好的態度,你很忙的時候也知道,那些不得體的話不能講,誤會與衝突就不會發生。說到同理心很簡單嘛,設身處地想想病人的想法是什麼,病人的心情是怎麼樣,有理解才會體貼,所以柔性的醫療應該是這樣而來,醫療過程很急又在搶時間,常顯現的是嚴肅、剛強面,病患與家屬連帶感覺壓力很大,如果醫護人員能本同理心,相信柔軟的心,包容的心,必能使病家感覺溫暖與信心,感謝之心也會隨之而來。
良好醫病關係的關鍵因素在哪裡?施茂林講座教授介紹在德州的奧斯汀戴爾醫學院,一年級的學生來上課,有30%不是修什麼醫療的課程,甚麼醫學倫理、醫學概論,通通不是,而是去看畫、聽音樂、修習藝術、領導和人際關係佔到30%,所有課程重新規劃讓學生去體會,自己來做,沒有口若懸河的老師,醫病關係怎麼去處理,讓醫療保健的專業人員看到不同取向創造的是價值,而非價格,也不是利潤,就是學習同理心。
雖然,醫療專業是很重要,但是對患者心裡的撫慰也很重要。施茂林講座教授提醒醫護人員,醫病關係和諧要把握說話要領,以低標準的說明,講得越清楚越好,相信未來的醫療生涯一定過的輕鬆愉快。
施茂林講座教授感觸深刻的說,司法官和醫師兩個專業,如果缺乏同理心,司法判決就叫做恐龍判決,法官就叫恐龍法官,大道理通通一樣,法官開庭的時候,看到當事人哭哭啼啼,就不耐煩,好啦好啦,不要哭啦,要告就來,不要告就回去啦,你想當事人在庭上哭,是覺得很委屈,想要你替他伸張正義,可是你不但沒有,還給他潑大冷水,而且大家都不太願意去打官司,一般而言,去法院一定非常的惶恐,如果司法人員態度不耐煩,沒有同理心,當事人沒有信心,司法公信力從何建立。
施茂林講座教授語重心長的說,台灣要司法改革,改到現在大家霧煞煞,不知道在改些什麼,其實很簡單,是重新建立民眾對司法信賴度,提高司法公信力,這個關鍵就在人,也是負責司法工作的司法官,當司法人員觀念調整,有柔性司法信念,深刻認識司法為民的主軸價值,重視司法消費者之需求,無論偵查或審判都有同理心,從質去思考改變才能變革,如果這個都做不到,司法改革沒有那麼容易。
人生是不斷地在衝刺,有些事情是在年輕的時候想到的,甚至會變成人生的座右銘。施茂林講座教授回顧,在大學念法律的時候,就覺得法條很難用,應該要編一本新的六法全書,於是他在40年前就開始著手,如今《最新實用六法全書》已經出109版,另外一個版本的《詳明六法全書》,目前是第72版,還有一本《醫療衛生法規》,他也勉勵同學早早立定志向,培養堅持執著態度,只要始終如一,其實不難做到。醫師的天職就救人,靠的就是毅力,他期待一路走來的經歷,可以帶給醫學生『視病如親』情懷的幫助和啟發。
施茂林講座小檔案
曾任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現任亞洲大學講座教授、逢甲大學講座教授。2009年7月施茂林講座與志同道合的學者專家創立中華法律風險管理學會,該會致力於推廣法律風險管理之理念,推展風險識別、風險反應、風險控管策略,增強預防風險處理能力,協助實踐公司治理目標,提昇企業經營效能,並建立政府機關、企業及民間團體聯繫平臺,共同推動法律風險評量、避讓與解決機制,發揮預防與控管之重大功效。
經歷:
•司法官訓練所第14期結業;高考普通行政人員法制組榜首、高考律師考試及格、特考推事檢察官考試及格
•一、二審檢察官、法官、庭長及桃園、台中、高雄、台北地檢署檢察長
•行政院衛生署、農委會等法規會委員、考選部口試委員
•司法官訓練所、財稅人員訓練所、文官培訓所等講座;台北市少輔會、陸委會、原住民、婦權會、少輔會、青少年事務會、災防會、公害防治會、司法院人審會等委員
•台灣更生保護會桃園、台中、高雄、台北分會主任委員;台灣被害人保護協會桃園、台中、高雄、台北辦事處主任、分會主任委員
•法學叢刊社社長兼主編;行政院毒品防治會報執行長
•法務部參事、保護司長、政務次長、部長
•台中商專、台東師專、逢甲大學、靜宜大學、東海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亞洲大學兼任講師、副教授、名譽教授、講座教授
中央社新聞網 (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16814.aspx )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