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間存有「精神疾病群聚現象」?本校研究團隊發表國際期刊研究論文引起廣泛關注
日期:2017-07-07
資料來源:公共關係中心 吳嵩山
夫妻水乳交融般的感情,似乎也反映在心理健康上;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王中儀副教授研究團隊調查發現,若夫妻之一罹患精神疾病,其配偶可能產生相似身心反應,可稱為夫妻間「精神疾病群聚現象」。此一心理健康議題的論文發表在國際公共衛生期刊,受到健康照護相關機構的高度關注。
王中儀副教授研究團隊調查發現,若夫妻之一罹患焦慮症,其配偶最可能罹患之精神疾病種類為焦慮症;一位若有憂鬱症,另一位最可能罹患之精神疾病也是憂鬱症;一位若有上述以外的其他種類精神疾病,配偶最可能得的精神疾病同樣為其他種類。但是,如果夫妻之一沒有罹患精神疾病,另一位最可能的情況也是沒有精神疾病。對於此特殊現象,該研究團隊稱為夫妻間「精神疾病群聚現象」(Parallel contagion phenomenon)。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王中儀副教授解說,夫妻間存有「精神疾病群聚現象」,歸納的原因包括,一開始擇偶時傾向選擇特質相近的對象,加上長時間於相同環境下互動形成的情緒相似;若遭遇事件,夫妻可能產生相同身心反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劉秋松醫師是研究團隊成員之一,他依據臨床治療經驗指出,數種慢性疾病已被發現有家庭群聚現象(Family clustering),如糖尿病,但是發現夫妻間幾種相同精神疾病之群聚,非常特別,這無法歸因到遺傳基因,也不像是一般傳染疾病,此發現具有心理健康之公共衛生上的意義。
劉秋松主任表示,家庭是提供心理支持的重要堡壘,但是家庭成員若有精神疾病狀況,其他家庭成員的健康照護壓力便增大。此時,若增強照顧者因應及尋求外部資源,如社區及居家照護支持,或許可減緩身心問題進一步發生;另外,精神醫學可考慮更強化以家庭為取向的臨床實務,給予民眾妥善的健康照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藍先元醫師表示,台灣精神疾病越來越趨普遍,近幾年的年盛行率已超過10%,相當值得政府及社會大眾重視。以往數種精神疾病之病發已被認為可能具有遺傳因素,但是沒有遺傳關聯的夫妻一起罹患相同種類的精神疾病,此一研究發現值得國人留意。
藍先元主任認為,該研究以非夫妻進行隨機配對分析比較,結果的顯著性很強。對精神醫療機構而言,瞭解家族病史時,多數不僅詢問具有血緣關係的直系親屬,亦應關心配偶的身心狀況;希望未來有更多學者投入精神健康領域的研究,能更多貢獻促進民眾的身心健康。
醫療政策暨管理博士王中儀副教授研究團隊在科技部的經費支持下,對於夫妻罹患相同種類精神疾病的心理健康議題進行調查研究,所發現之「精神疾病群聚現象」,相信對於精神醫學之促進有所助益。
況且,心理健康日漸受國人重視,需要相對應的措施以及民眾對自已的身心狀態有適當敏感度,且應避免抗拒就醫。夫妻間精神疾病的群聚現象顯示著,照顧者可能亦需要相當程度的照顧。及早因應,適當預防,就可能帶來更佳的身心健康。
中央社新聞網 (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16802.aspx )
相關圖片: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