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勇於突破、科技創新~本校醫學院蘇冠賓教授榮獲第二十一屆有庠科技獎座殊榮

日期:2023-05-24

資料來源:公共關係中心 吳嵩山 主任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蘇冠賓教授致力從事轉譯醫學研究,找到天然營養物質治療憂鬱症「有效且安全的新療法」,並推動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頂尖研究的憂鬱症整合治療中心,同時建構國際學術交流平台,提升我國研究水準;榮獲今年國科會轄下「徐有庠紀念基金會」第二十一屆有庠科技獎座殊榮,以表彰其對科技創新的卓越成就與貢獻。

蘇冠賓教授是精神科醫師,現任安南醫院副院長及中國附醫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主持人,堅信「臨床服務」是身兼「醫師」及「科學家」之信念,於2008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後,致力從事轉譯醫學研究,找到天然營養物質治療憂鬱症「有效且安全的新療法」,更進而結合分子生物學及基因遺傳學探究憂鬱症病因,對於改善憂鬱症的治療以及解開憂鬱症病因的研究不遺餘力。

基於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治療理念,蘇醫師著手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頂尖研究引領卓越的憂鬱症整合治療中心,引進美國哈佛大學麻州綜合醫院憂鬱症的整合醫療模式,進一步結合實證醫學與科技發展,從身心疾病的預防、早期篩檢至身心靈的健康促進,推動二十一世紀的大腦保健。

蘇冠賓教授是台灣憂鬱症研究領域論文引用排名第一的科學家,過去20年間持續在JAMA Psychiatry、Molecular Psychiatry、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Brain Behaviour and Immunity及Biological Psychiatry等國際期刊發表系列性憂鬱症之生物機轉的研究,不僅在創新治療及病因學上提供前瞻且先進的觀點,更幫助台灣在精神醫學研究愛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蘇醫師領導的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發展憂鬱症的營養創新療法,領先國內各大中心,更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受邀擔任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ISSFAL)的理事、期刊(Brain Behaviour and Immunity)的副總編輯、更在2013年與該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創建國際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ISNPR),今年更獲獎為副理事長,透過實證研究的成果倡議營養醫學應成為精神醫學新主流。接著在2016年創立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TSNPR),期望能提供專業醫療人員關於藥物之外的治療方式知識平台,推動創新整合的治療以造福身心疾患。

蘇醫師是利用omega-3脂肪酸治療憂鬱症的先驅(2003),是第一位發表綜合分析証實omega-3脂肪酸的抗鬱療效的研究者(2007),該兩篇代表論文至今已經分別被引用超過913次及820次(2022年12月Google Scholar搜尋),在新近歐美所發表的憂鬱症治療指引中引用蘇教授的多項研究來佐證omega-3脂肪酸在憂鬱症的療法。蘇教授利用雙盲臨床試驗,証實了omega-3脂肪酸對於懷孕重鬱症婦女的療效,解決了醫療人員照顧懷孕期憂鬱疾患的重大臨床難題,論文自2008年至今已被引用380次,同樣也被收錄至國際醫學會的憂鬱症治療指引。憂鬱症患者在omega-3脂肪酸生理缺陷的先驅研究(2010)、以及在Lancet Psychiatry發表的營養精神醫學指引,也都分別被引用超過五百次。

蘇冠賓教授團隊在營養與精神醫學的論文除了被世界憂鬱症治療指引及教科書所引用,為了進一步協助臨床工作者更善用營養精神醫學療法,蘇教授在2019年召集國際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的專家小組,制定全世界第一個「omega-3脂肪酸在憂鬱症治療的臨床使用指引」,透過領導全世界的相關領域的專家,改變精神疾病的治療方針以及產生巨大的影響。

蘇教授除了發現具實用價值的臨床研究的成果,更嘗試利用基因體、神經影像、動物模式與細胞模型,深入探究憂鬱症及治療上的分子生物學機制。身心介面實驗中心進行的研究計畫,包括以fMRI及PET來探討omega-3脂肪酸、針灸、經顱光剌激及磁刺激之神經迴路作用機轉;以「動物模式」來研究肥胖、疼痛、壓力與憂鬱之共同致病病因及治療機制;以「細胞模型」來研究發炎、過氧化壓力及epigenetics在藥物與非藥物抗憂鬱治療上機制。

蘇冠賓教授在2011年榮獲「湯森路透科學卓越研究獎」,彰顯其為全球醫學研究帶來之重大突破與影響力。其他所獲國際及國內知名研究獎項包括:美國精神分裂症及憂鬱症研究聯盟年輕學者獎(2009)、國科會吳大猷紀念獎(2010)、美國精神醫學研究學會年輕研究學者獎(2012)、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年輕學者獎 (兩度獲獎2012及2010)、泛太平洋精神醫學會年輕學者獎(2012)、英國精神藥理學會精神藥理研究獎(2013)、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早期生涯成就獎(2016)、中國醫藥大學傑出教授獎(2018)、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9)、澳大濠江傑出訪問學者 (2020)以及榮登2021年全球前2% 頂尖科學家(連續2020-2021兩年),對於精神醫療有相當大的貢獻。

蘇教授亦擔任多項國際型及跨國合作研究計畫的執行,包括:2008-2010年與美國國家精神分裂症及憂鬱症研究聯盟計畫、2010-2012年國科會台灣與英國頂尖大學合作研究計畫、2013-2015年國科會與英國皇家學院交流合作計畫、2013年與美國John Kane教授完成精神分裂病治療的跨國際性研究、2013-2016年與日本國家神經精神中心及富山大學之孕婦憂鬱症預防的臨床試驗、2014-2016年國科會與波蘭國家研究發展中心交流合作計畫、2017-2020年與澳門大學合作膠淋巴系統與老化相關的認知和憂鬱障礙、以及2019-2021年與哈佛大學合作經顱磁刺激術及近紅外線頻譜生物調控對鬱症療效與機轉之探討。該團隊更自2010年起每年持續舉辦「身心介面國際研討會(MB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將於2023年10月28-30舉辦第13屆。透過會議交流不僅吸引世界頂尖大學及研究機構之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專家前來發表與交流,更成功地促成各研究團隊的國際合作。

在近三年COVID-19疫情襲捲全球之際,蘇冠賓教授也積極與國際知名學者合作,針對疫情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發表多篇高影響力的論文,也是台灣在COVID-19疫情相關心理健康論文引用指數最高的學者,也是一位踏實、具有執行力且深耕研究的學者,具有創造力且能跳脫框架探究問題,立足台灣帶領團隊進行國際連結與合作,展現台灣在大腦神經醫學的學術軟實力,持續以增進人類的身心健康為目標而努力。

【新聞資料】


相關圖片:


	蘇冠賓教授榮獲第二十一屆有庠科技獎座殊榮.

蘇冠賓教授榮獲第二十一屆有庠科技獎座殊榮.


	第21屆有庠科技獎座得主五人

第21屆有庠科技獎座得主五人


	蘇冠賓教授接受表揚

蘇冠賓教授接受表揚


	蘇冠賓教授接受表揚

蘇冠賓教授接受表揚


	第二十一屆有庠科技獎頒獎典禮會場

第二十一屆有庠科技獎頒獎典禮會場


	第二十一屆有庠科技獎五位得獎人合影

第二十一屆有庠科技獎五位得獎人合影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