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顏宏融院長致力中西醫共治享譽國際,榮獲《康健雜誌》2023年度好醫生

日期:2023-12-04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國際科學獎得主、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顏宏融,他是中醫師、科學家,同時也是兒科醫師,看診細膩溫柔,時常手繪可愛圖畫與煎藥流程,讓孩子及父母更了解病況與用藥方式。他更融合中西醫學,以科學實驗數據為基礎,讓更多專家能跨領域、跨科別甚至跨國合作,共同攜手解決疑難雜病。

右手捻針、左手拿顯微鏡,脖子上掛著聽診器,獲得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推薦、《康健》2023年度好醫生的中國附醫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顏宏融,180多公分的高大個兒及溫暖笑容,深受病患信賴。

他是具有中西醫雙執照的中西醫師,臨床、研究與教學齊名,國際期刊論文數量超過125篇,不但連續3年名列美國史丹佛大學評比為「全球前2%的頂尖科學家」,今年10月並獲得「國際醫學針灸暨相關技術醫學會」(ICMART)評選為年度「科學獎」得主,是台灣第1位獲此殊榮的中醫師,他在荷蘭舉行的世界針灸醫學年會中發表精彩演說,介紹台灣的健保數據與針灸臨床研究成果,獲得與會近500位從事針灸的西醫師與研究學者滿堂喝采。

顏宏融打破中西醫界藩籬,以一種創新的中西醫結合方式,讓世界看見台灣。譬如中國附醫的兒科中西醫共治模式享譽國際,吸引包括德國、奧地利、美國、英國、新加坡、韓國、越南、巴西、加拿大等醫療人員前來學習。

「他的學經歷豐富,研究與實務兼具,」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很肯定顏宏融在中西醫結合領域的貢獻,當記者請他推薦國內優秀的中西醫共治專家,他在紙上寫下的第一個人選,就是顏宏融。

走上中西醫結合,全因「不服氣」

儘管備受肯定,顏宏融不諱言,一路走來磕磕絆絆,要破除「中醫不科學」的迷思,並不容易。

譬如25年前他自中國醫大中西醫雙主修畢業(註:中醫學系有中醫及中西醫雙主修兩種),喜歡文學創作與美工的他很想進醫學中心當外科醫師走整形外科,可是當時除了中國附醫外,沒有任何一家醫學中心有中醫部門,也不太願意招收中醫系中西醫雙執照的畢業生當西醫的住院醫師,「除了馬偕及國泰兩家大醫院,」他說,好不容易看到某醫學中心急欲招攬外科住院醫師、不限中醫系,顏宏融興沖沖跑去應徵,面試時外科主任冷冷對他說:「你是中醫系畢業的?以前華陀開刀有消毒嗎?上課老師有教你們器械要怎麼消毒嗎?」他當場被狠狠拒絕,西醫師這番話令他難過又不服氣,心裡暗下決定,要好好理解中醫,走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

首先是奠定科學研究基礎。1999年他選擇進入長庚醫院當住院醫師,創辦人王永慶很重視中西醫結合,要求中西醫雙執照醫師要接受完整中西醫訓練。

顏宏融說,在西醫學到「做研究、探究疾病根源」,彼時腸病毒肆虐,重症死亡多,找不出病因,他跟著台灣小兒科權威醫師林奏延學習兒童感染症,在老師身上看到探究病源找出發病機轉,以降低腸病毒重症風險的研究過程,讓他想到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扶正祛邪」的觀念,除了祛邪 (感染),扶正(免疫)也很重要。

因此,他獲得教育部公費與國科會獎學金,申請到美國約翰霍金斯大學做免疫學研究,理解如何把最尖端的免疫研究結果,轉譯運用在病患身上,發表論文在頂尖期刊包括免疫學雜誌《Journal of Immunology》、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與細胞《Cell》。

同時,他並不斷精進中醫學基礎。譬如時任長庚中醫部副院長張恒鴻,看病細心謹慎,充滿儒醫風範;而院方經常邀請中國大陸的名老中醫師來教學,「看得到他們對經典中醫理論的執著與熱情,」他說,像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兒科李秀亮教授寫給他一句話:「中醫的生命在於臨床,要勤於臨床,躬身實踐」,提醒他雖然西醫的小兒科新知很重要,也不要忘記中醫的本,以及要常常探視病人。

「當一個醫師必須透過臨床實踐,把自己好不容易學到的知識,幫助到病人。而且要做研究,這會讓整個中醫界再進步一些,」行醫25年,顏宏融堅持研究及看診不能偏廢,如今在中國醫大與中國附醫主持超過30人的研究團隊,發表超過上百篇論文,每週兩天,他會親自指導基礎及臨床研究生,扎扎實實做好傳承工作。

以扎實的臨床實證,說服中西醫合作

由於實證研究充足,顏宏融成功說服西醫師一起合作,譬如中國附醫的兒科中西醫聯合門診,在2019及2021年連續拿下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不僅建立兒童成長中西醫聯合門診,將人工智慧骨齡判讀結合中醫智能處方系統,並透過中西醫團隊合作,寫下國內第一份中西醫整合兒科過敏疾病治療指引,連難治複雜的過敏重症,也能得到控制。

「老師(顏宏融)認真不藏私,用可驗證的科學化方式,把中醫推廣出去,」中國附醫中醫兒科主任賴琬郁是顏宏融的學生,兩人共事多年,她眼中的顏宏融肯教、會教且執行力強,像今年規劃要完成的目標、任務,就會逼自己做到,同時他對學生要求很嚴格,希望大家訂下的目標都要達到。

「病人很喜歡他,他教我們以病人為出發點去著想,」她說,老師看診說明很詳細,即使掛了一百多號,還是一個一個慢慢看,像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他一定從頭看到腳,幫孩子脫鞋子、拉褲管,問他生活學校的狀況,很重視細節,讓小病人跟家長都覺得很放心。

顏宏融對病患的細心耐心,有部分來自恩師林奏延的身教。當年,林奏延每天早晚會去查房看小病人,他說:「做醫師不是做生意,我們是來看病的(台語)!」這句話,深深烙印在顏宏融心中、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醫師的使命。

採訪最後,他輕輕念起美國詩人Robert Frost 的詩:「我選擇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這就成為現在的我。」

如今碰上覺得「中醫不科學」的挑戰者,他會如何反應?「坦然面對,」他笑說,一路走來質疑中醫的聲浪從沒少過,像兩年多前一場研究發表會,某醫界大老直接對他開嗆:「中醫是一種文化、信仰,不能拿來做醫學研究!」他人的質疑,成為催促前進的力量,「我會更堅定我要走的路,因為我知道,還有人沒辦法被說服,這是未竟之路。還要繼續努力,」他說,年輕時因為被激怒,走上了更好的道路:中醫與西醫結合,截長補短、整合互補,他期許自己成為明暸病人狀況、疾病狀況的「明」醫,他相信自己的中西醫背景,必然能夠為病患選擇最適切的治療方式。

【新聞資料】


相關圖片:


	《康健雜誌》2023年度好醫生-顏宏融院長

《康健雜誌》2023年度好醫生-顏宏融院長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