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先學人,再學醫/中國醫藥大學 體現生命的價值之路

日期:2009-11-23

資料來源:秘書室 吳嵩山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生命教育近來蔚為顯學,其中,醫學教育又格外得重視生命教育,然而,生命教育說來容易,實則不然。對生命的體會,如果沒有親身經歷,恐怕都是空談。

醫學教育的改革在台灣的醫界如火如荼地展開。面對醫療環境的改變和醫病關係的不理想,醫界也開始反省自身醫學專業的養成,而改革聲浪和力量也在各個醫學院校落實成不同方向和策略的課程。

正因為醫學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秉持「仁、慎、勤、廉」校訓的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便格外強調醫學院學生的養成教育重點在於「找到生命的意義,並體現生命的價值。」換言之,也就是「先學人,再學醫;先做大學生,再做醫學生。」

同理心建立,才能對生命有所體會

黃榮村校長認為,對生命的體會過程中,同理心的建立非常重要,良好的醫病關係就是需要有能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同理心,而同理心是建立在有相同的生命經驗上,生命經驗的累積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場域去和形形色色的人互動接觸來學習。因此,近年來的天災與疫災事故,如九二一地震、SARS、南亞海嘯、川震、八八水災等,也給了我們對生命一個珍貴的學習歷練機會,然而,現實生活中,真正要去體驗生命,還是得靠自己主動。

因此,在中國醫藥大學的教育理念中,特別強調「服務學習」的概念,無論是大一新鮮人的「第一哩路」(First Mile)、走入社區的服務學習,甚至「遠走高『非』-探尋史懷哲之路」的設計,都是為了引導大學生建立多方位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正確的價值觀,朝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並超越自己的目標邁進。

校長黃榮村表示,透過學生醫療服務隊的發展和反省中,老師與學生都能體認到進入社區兼具醫學教育學習與實踐的意義,而這次八八水災,學生就能自主自發地組成服務隊,在學校的輔導下,擬定縝密的協助計劃,為八八水災的災情盡一份心力。同樣地,「史懷哲之路」的計劃,也能利用角色學習的方式,藉由對史懷哲的認識,重返史懷哲曾走過的路途、踏過的足跡,藉此體驗之旅,可將愛心以及服務精神由個人、社區、本國,推廣到世界各地。

醫學教育的基礎仍是大學教育

以往通識教育很少被討論,近年來,通識課程已越來越被認同,校長黃榮村指出中國醫藥大學相當重視醫學院學生的「醫學人文課程」,因此醫學生前二年在前醫學教改與TMAC之全國一致的主張下並沒有上真正的專業醫學課程。他進一步認為,通識課程不需要實驗室,也不用買高價儀器,花較少的錢,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大學生除了通識課程外還有共同課程(如基礎科學與語文),這二類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待人接物、品味與終身學習能力等,如果學不好,自己的專業科目也不會學好。

「醫學生的素質其實很好,但若缺乏遠見、同理心,仍是無法真正體現生命價值,做個好醫生。無論如何,醫學教育仍是要建構在大學教育的基礎之上;」校長黃榮村如此期勉著。


相關圖片:

天下雜誌訪談黃榮村校長的專刊

天下雜誌訪談黃榮村校長的專刊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