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師提醒失智症5大常見症狀,及早察覺以利早期治療

日期:2024-05-31

資料來源:安南醫院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一位擁有美滿家庭的55歲中年男子,某天開始突然想不起工作上的大小事,也不記得如何返回公司,最後甚至連親人也認不得─就醫後,被診斷為失智症。
 
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王文隆表示,一般人或許很難相信,居然這麼年輕就罹患失智症;但在真實世界中,這可能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他說明,失智症並不是普通老化或單純記性變差,而是認知功能出現障礙,且此症候群類型相當多,常見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
 
「簡單來說,失智症就是大腦認知功能衰退的疾病總稱。」王文隆醫師解釋,失智症會導致患者的記憶、性格及日常生活出現障礙,且不同的失智症,也會對應不同的早期症狀及認知障礙。他進一步針對各種不同的失智症,梳理出5種常見的障礙面向:
 
一、記憶障礙:失智症會導致短期記憶受損,無法記得剛發生的事,因而會說重複的話,也無法學習新事物。這是失智症早期症狀之一,患者雖會遺忘重大或近期的事件,尚能透過提示回想起來,但若持續惡化便可能永久遺忘。
二、語言障礙:部分失智症患者在早期會出現語言/溝通能力減弱的情形,且無法說出物品的名稱(或是以代名詞稱呼)、漸減少語言表達,甚至因理解力下降而被家人誤以為重聽。這同樣屬於早期症狀,但不見得會發生在每個失智症患者身上。
三、視空間障礙:患者可能出現視覺、幻覺及空間障礙等相關症狀,像是無法辨識熟悉的人,或認不得常用物品,甚至可能產生對生活環境感到陌生、無法獨自回家、時常迷路等問題。
四、推理與判斷障礙:患者無法解決生活中的突發狀況、無法理解潛在危險、無法自行規劃或做決策,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顯得猶豫不決。
五、性格改變與精神症狀、行為障礙:患者出現很大的性格改變,變得被動、個性退縮、出現自語/幻覺妄想或不恰當的行為,例如:在公共場合脫衣服、觸摸他人等。
 
王文隆醫師指出,由於失智症在臨床上的起因很多,務必及早做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才能避免誤診或惡化,進而導致不可逆的失能。尤其患者此時身體及大腦機能退化,用藥風險極高,稍有不慎易釀成嚴重後果。
 
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失智的情形,都應前往精神醫學相關科室進行評估,及早了解年老者的身心治療需求、完整安全照顧與積極保養等資訊,避免進一步退化,迎向健康快樂的每一天!
 
【新聞資料】

 


相關圖片:


	王文隆醫師提醒,家中長輩若有疑似失智的情形,務必及早進行評估與診療

王文隆醫師提醒,家中長輩若有疑似失智的情形,務必及早進行評估與診療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