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生命科學講座」-廖運範院士專題演講

日期:2009-11-23

資料來源:生命科學院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11月23日『生命科學講座』由長庚大學教授廖運範院士帶來精彩演講。肝臟是全身最大的器官,負責體內的合成代謝解毒等機制,功能超過500種,具有快速的再生能力,因此可以進行肝臟移植的手術。如電視廣告上台詞「肝若是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臟是人體一個重要的器官。
  這堂課廖院士以肝臟的基本介紹起始,談到肝的功能,一般生活中健康檢查檢測肝功能指數的重要性,與大家分享了肝炎的歷史故事,肝病的發現到現在科學家能夠瞭解治療,是一段很長的歷史,在西元1887年人們得知黃膽病與肝臟有關,到了1941年後才明白黃膽病使肝臟細胞發生改變引起肝炎,直到1967年之後科學家才開始的對肝炎有更深入的研究,將肝炎發生及傳染途徑的分類,傳染性肝炎為A型,血清性肝炎為B型,而肝炎抗體、抗原的發現,更是一肝炎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在台灣,B型肝炎與肝癌一直是造成死亡的一大病因,在1980年代開始針對新生兒施打疫苗,減低了肝炎發生的機率的三分之二,政府除了全敏施打疫苗外,並推廣教育民眾正確的公共衛生觀念,注意飲食衛生,使用公筷母匙,不與人共用針頭,大幅降低了肝炎在台灣的發生率。此外,廖院士在課堂中提到了,台灣在B型肝炎疫苗的科學研究上佔有領先優勢,且是第一個發展疫苗全民注射的地區,這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研究。
  最後廖院士與同學們勉勵,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降低疾病傳染,但疾病仍是不斷的突變創新,因此我們的防治與科學研究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解決疾病發生。廖院士帶來了一場精采豐富演講,引起了同學們踴躍發言及討論。 

 


相關圖片: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