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校長講座(二)從大學與人的理念,檢討辦學與人才培育

日期:2010-03-10

資料來源: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 江宜靜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以下簡稱CFD)扮演引導與協助的角色,提供教師終身學習與成長的服務。本次校長講座特別邀請了 黃榮村 校長向教師們分享「從大學與人的理念,檢討辦學與人才培育」,期許本校達成「強調大學部教育品質的研究型大學」之目標。活動時間為99年3月10日,地點在立夫教學大樓六樓第一會議室。
    黃榮村校長於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取得博士學位,學經歷皆相當豐富,民國91至93年間擔任教育部部長一職,現今為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董事長與通識教育學會理事長。黃校長致力於提昇教學、研究與醫療服務水準,提供給學生的是全校教職員全方位的行政支援,豐富完善而規模完整的教學及研究資源與關懷包容的校園氛圍,尤其重視外語教學、人文素養及培養學生國際觀。
    黃校長首先概述高教十年來在競爭獎優的政策工具之下,總體而言雖呈現若干可喜的跡象,例如資訊透明化、評估指標越加明確、基礎設施規劃與建置完整、人才徵聘與制度革新、教學與研究並重、校內與跨校合作、國際化程度大幅躍升。但仍不可避免產生一些負面後果,尤其是M型大學的出現是遲早的問題。
    黃校長以自身豐富的經驗來說明「大學為何而戰?」,再反觀這幾年來大學內部衍生的一個深切問題:大學是否為一些外在判準而存在?然而,全球性的高教競爭激烈,台灣想自外於此一潮流,大概相當困難。因此大學內部應釐清並體認高教的任務與願景,自主提出發展方向與評量方式,且利用機會型塑自我風格。雖可能與體制產生緊張關係,但也可因此確立發展的高度,反過來修正體制中潛藏的盲點。
    接著,黃校長討論人性與人性之試探、教養的本意、Central Dogma與人性的可遺傳性。最後說明台灣高教在人才培育過程中,須特別建構通識教育之角色。通識教育是大學生進入大學後的入門網站,是大學生的First Mile,應屬校級課程,在全校之共同基礎上規劃;另外還有基礎科學、基礎能力、專業課程、實習等類教育,在改善過程中宜一起連動,才能真正成為整體的一部分;與實際有關的教育,也應整合入全校的教育中,包括社團活動、志工訓練、服務學習、社區關懷、生命體驗等,「通識校園」的建立是要點之一。在大學生的大學生涯與日後的終身學習中,這部分的教育最重要,應有校級委員會在校長之推動下,勉力完成。
    演講結束後,由主持人 吳聰能 副校長及 關超然 教授引導進行討論,現場互動踴躍,而黃校長一再強調辦學與教育的重要性藉以勉勵在座教師用心教學。   
    本研習承蒙 黃榮村 校長擔任主講者,吸引129位教師報名參與,實際出席率(簽到)共111位。以下為當天議程安排:
12:00~12:30
報到 Registration
立夫教學大樓
6樓
第一會議室
12:30~12:40
開幕致詞
吳聰能 副校長
第一會議室
12:40~13:40
從大學與人的理念,
檢討辦學與人才培育
黃榮村 校長
主持人:
吳聰能 副校長
13:40~14:00
Q&A時間
黃榮村 校長
主持人:
關超然 主任
14:00
賦歸
 
 

相關圖片:

圖一:開幕致詞兼主持人- 吳聰能 副校長

圖一:開幕致詞兼主持人- 吳聰能 副校長

圖二:主講者-黃榮村 校長

圖二:主講者-黃榮村 校長

圖三:主持人-關超然 教授

圖三:主持人-關超然 教授

圖四:與會長官們

圖四:與會長官們

圖五: 研習實況

圖五: 研習實況

圖六:討論實況

圖六:討論實況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