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我的小孩有不一樣嗎?

日期:2010-03-30

資料來源:北港附設醫院 小兒科/吳佳霓護理師‧蔡承諺主任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老師告訴我,我的小孩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靜不下來,怎麼辦?有問題嗎?應該比較活潑好動而已吧!」
「小孩子講話臭乳呆,要不要緊啊?」
「隔壁小孩和我家小明一樣大,身高怎會差了將近10公分啊,大小漢(台語發音)哪會差這麼多呀?」
「醫生,我小孩大班了,鉛筆都握不好,寫字歪歪的,這樣有沒有問題呢?」
 
以上這些對話,可能都是發生在你我週遭,到底是發展有問題,還是「大隻雞較慢啼(台語發音)」,評估孩子的生長發育,需知道各年齡層的特點,據以判斷是否有發育遲緩現象。
 
發育指的是生長和發展兩回事,詳細的病史和仔細的觀察,可讓我們發現孩子的異狀。生長所指為「量」的增加,及大小和結構組織的變化,包括生理和心理,比如:定期追蹤孩子的身高、體重、頭圍的增加是否在正常範圍,則可以參考寶寶手冊內頁的「生長曲線表」,將其所測量的數據於表格中連成一直線,即可知道幼兒生長的是否健全。
 
幼兒的發展指的指「量」的增加及「質」的改進,包括的層面較廣泛,有數種發展的篩檢工具,但以丹佛發展篩檢測驗最為普遍化,此測驗乃評估從出生到六歲幼兒的發展情形,評估項目包括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身邊處理及社會行為等四方面。
 
所謂發展遲緩指的是未滿六歲的孩子在生長與發展的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包括腦神經或肌肉神經、生理疾病、心理社會環境因素等等,所導致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等方面,有發展落後或異常的兒童。當篩檢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時,就需要進一步的評估及療育,這些工作需整合整個專科領域的醫療工作人員,包括:神經、精神、復健、遺傳、眼耳鼻喉、內分泌等醫師、物理、職能、語言等治療師、社工、公共衛生人員、特殊教育老師及幼兒園教師等共同為幼兒團體治療。

少子化的社會,每個小孩都是心肝寶貝,對每位家長而言,寶寶的成長與發展是最令人關心的焦點。許多父母親照顧小孩的過程戰戰兢兢,就是希望能扮演好一個稱職的父母親,能陪伴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共同分享生命所有的喜樂與挑戰,但若面臨到發展上的缺陷時,也應注視此發展的過程,提早就醫診斷,即早治療,透過早期療育,可以讓孩子的未來障礙程度由重度進展為中度,或由中度進展到輕度,甚至一部分的發展遲緩兒童可以在經過早期療育之後趕上發展的里程碑。


相關圖片: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