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尋訪白袍醫生的典範∼教育部長吳清基稱許中國醫藥大學師生遠赴非洲舉辦「重返史懷哲之路」 人文之旅

日期:2010-07-14

資料來源:秘書室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中國醫藥大學師生暑假組團遠赴非洲尋訪白袍醫生典範史懷哲曾走過足跡,見証人道關懷與實踐奉獻的精神;教育部長吳清基14日稱許是落實醫學教育內涵的具體做為,對激發醫學生能熱情付出愛心是相當有意義的事;他說,台灣擁有國際水準醫療人才和技術儀器,做為新世代醫護人員最可貴的是實踐尊重生命的醫德修養要堅定的付出。

吳清基部長昨天上午參加中國醫藥大學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的「重返史懷哲之路」說明會致詞表示,教育部補助大學院校教學卓越計畫經費,是鼓勵學生有效學習,培養學生不只是課堂上聽講、在教室死讀書,還要投入社會服務學習體驗,透過言教、身教、制教與境教方式,深化教育的內涵;他說,醫學院要培養當仁心仁術的醫生,期盼其他12所學大學也能提供體驗機會外,其他領域包括教育、商業、理工等,都能培養學生職場倫理道德。
 
教育部長吳清基說,中國醫藥大學師生遠赴非洲尋訪白袍醫生典範的人文體驗之旅,並捐贈金錢和醫療器材、又協助籌設中文網站,也算是對非洲的貢獻,讓人欽佩;不過,吳清基部長認為,醫學院生不一定要重溫史懷哲之路,讓學生到窮鄉僻壤體驗學習也很好,只要能建構屬於自己心中的『蘭巴倫』,能成為史懷哲第二。
 
『這是台灣第一次有系統的先前訓練與學習之旅,十分寶貴的體驗;』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教授說:「同樣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透過潛移默化方式讓學生體會醫者仁心、關懷弱勢的大愛精神,更是醫學大學養成教育的重要內涵,對激發新世代醫學生的服務奉獻情懷具有指標意義。」
 
史懷哲在非洲叢林從事醫療服務長達三十五年,並在西非加彭的蘭巴倫(Lambaréné)創設醫院,用他的生命為「人道關懷」與「奉獻」做了最完美的註解。暑假開始,黃榮村校長與醫師、教師帶領學生17位共23人,在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之補助下,於6月26日起程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赴非洲實踐「情境教學」13天,他期許每一位醫學院生都能建構屬於自己心中的『蘭巴倫』。
 
中國醫藥大學師生重返史懷哲之路參訪團一行23人,在非洲加彭的蘭巴倫市參訪史懷哲的舊居及醫院舊址,藉此了解史懷哲籌設醫院的經過,及現今醫院的運作機制與模式,校長黃榮村並代表學校捐贈史懷哲醫院一萬美金(由本校副校長陳偉德夫人捐贈),同時手植一株小葉欖仁樹苗,象徵著國際醫療交流友誼常存。另並由蔡長海教育基金會捐贈一批醫療器材於聖多美普林西比,由衛生部長代表接受並會談。
 
為了讓華人世界認識史懷哲的精神,並連結非洲與現代醫學發展,史懷哲基金會會長Forrow教授希望中國醫藥大學參與2013年史懷哲醫院創建百年紀念活動,並協助籌設中文網站,為國際學術與醫療資訊交流跨出大步。
 
在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共和國的參訪行程,中華民國駐聖多美大使陳忠欣慰的說,台灣資助興建的電廠供應該國一半的供電能量,大大改善民眾的生活條件。中國醫大師生也見識台灣國際醫療團發揮了現代史懷哲的服務精神,長期致力於改善當地的醫療環境,在偏遠地區辦義診、培訓醫療技術人員的張裕泰團長表示,近年來台灣醫療團將瘧疾感染率49%,成功的防治降低至3%;並將一棟年久失修的建築物,逐步成立牙科、針灸科、婦科、兒科逐步成立牙科、針灸科、婦科、兒科、病歷室、藥局等醫療設施,從無到有,醫療團員在艱困的環境奉獻己力打拼精神,實非筆墨可以形容。
 
對於史懷哲在法國出生成長與求學蹤跡,中國醫大師生則分別參訪凱薩斯堡(Kaysersberg)、昆斯巴赫教堂(Gunsbach)、科瑪(Colmar) 及「史懷哲紀念館」,了解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的生活與教育環境背景,並拜訪史特拉斯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trasbourg)進行學術交流與座談,彼此建立良好的友好關係,當晚中國醫大師生拜會中華民國駐法國代表處,並與呂慶龍大使座談及晚宴。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實地體驗史懷哲曾走過蹤跡的中國醫藥大學師生來說感受深刻,尤其是人道關懷的體悟,他們分別發表的感想心得如下

職安系二年級 吳念慈
這一趟心靈之旅,我用心聽、用耳看、用眼觸摸所有關於史懷哲的一切,呼吸著他吸過的空氣,踩著曾經屬於他的天地,我感受到了他溫暖的氣息。
在當地居民們親切的微笑中,我們來到了非洲蘭巴倫,實地走訪史懷哲醫院,了解醫院的現況,缺乏的物資、急需的醫療器材是我們最該關切的。
在非洲夜宿的日子裡,讓我更加發覺史懷哲的偉大,所有能想到的一切都非常的不便,更別說還有許多傳染病、寄生蟲的問題了;可是史懷哲卻在這裡用五十三年奉獻他的一生,是甚麼信念讓他如此堅持?我們應該深入探討並且效法與追隨,他超然的大愛精神深深感佩在我心。

中醫系二年級 吳多加
這一趟旅程很值得,也很充實。在這十三天裡,看見了許多的事物,經歷了許多在台灣不曾有過的經驗,繼新鮮又滿有啓發。出發前,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今天對我而言,都具有執行的可能。
五天的非洲生活,三天的亞爾薩斯田園,三天的花都巴黎,深深體會史懷哲的信念和信仰的堅定,若非有這樣大的信心,誰願意捨棄如此美麗可愛的田園,遠赴未開化之地蘭巴倫呢?「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蘭巴倫」,聖多美台灣醫療團,是這句話的實現。重返史懷哲之路,讓我發現尋找自己的蘭巴倫,並不難!但我需要好好的預備自己。
 
學士後中醫三年級 張容禎
為期13天的「重返史懷哲之旅」,我們橫跨了亞洲大陸,來到非洲及歐洲。探訪孕育史懷哲的初生地〝凱薩斯堡〞,以及培育其茁壯的史特拉斯堡大學,了解史懷哲成長與學識養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我們踏上其奉獻一生的土地〝蘭巴倫〞,參訪史懷哲創立的醫院,以及日後成立的研究中心。請教那裏的醫師及研究人員,了解到醫院資源的不足,研究中心在有限的設備下,努力不懈地研發瘧疾疫苗,為了要拯救更多非洲人民。晚上住在史懷哲醫院的宿舍,清晨則到醫院前方的歐格威河,接受晨光及風的洗禮,懷抱史懷哲生前最愛的大自然,感受其平靜安樂的心,沉澱繁雜的思慮。這次的旅程,給我很大的衝擊,也激發了很多想法,很多問題未必有解答,唯一確定的是,更堅定我當初習醫的初衷。

牙醫系二年級 林逸焄
在實地參訪史懷哲醫院、聖多美後,更進一步感受到史懷哲這一類偉人在初始階段的建設有多麼艱辛,也看到了不同於台灣的醫療體制。除此之外,還讓我學會了珍惜,在台灣,我們會把醫療環境視為理所當然,醫院就是該有源源不絕的手套、紗布…等,但在資源不足的地區,卻可能因為缺乏這種基本用具而使醫療行為停擺;或者是我們很依賴且視為基本的「電」,也常常因為供電系統不穩而跳電。正當我們崇拜史懷哲的善行之前,我想更應該先學會惜福。

醫學系二年級 陳彥儒
在出發之前,閱讀了許多史懷哲的相關資料,知道他到非洲行醫的點點滴滴和所遇到的困難。但實地走訪完,我深覺他所遇到的困難遠比我想像中的多太多太多,他能堅持下去,在那開創出屬於他的蘭巴倫真的很不簡單!
你能想像嗎?相較於我們所生活的環境,非洲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因為醫療資源和衛生環境的缺乏,醫護人員有時候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病患遭受病痛折磨,他們無法給予任何治療,能做的只是緊握病人的雙手,並給予他心靈的安慰。這樣的場景,對於接受現代醫學教育的我,衝擊真的很大!
13天的所見所聞在我的內心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前的我總天真爛漫的幻想著有一天也想要和史懷哲一樣,但經過這13天我深覺史懷哲真的很偉大,他走過了一條佈滿荊棘的道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蘭巴倫。希望有一天我也找到屬於我的蘭巴倫!
 
藥學系二年級 周彥文
這次重返史懷哲之路讓我獲益良多,不單只深刻體會史懷哲精神的真諦所在,他在蘭巴倫的無私奉獻造福了許多人,不單只提供醫療上的幫助,更給予精神上的支柱。
在史懷哲醫院的醫生們秉持他的中心思想,不在乎物質生活,利用貧乏的醫療資源盡全力救助最多的人。
跟我們介紹醫院的外科醫師令我印象深刻,他的臉上帶著開朗的笑容,和病人們親切的打招呼,熱情的鼓勵我們多看,多學,我永遠記得當我們問他這裡的醫師大多停留多久時,他答到:“他們只知道來的日子,不知道回去的日子。” 我想當你知道你微薄的力量實際上可以幫助多少人時,對你而言,也許環境,資源的貧脊不再是阻力了。
這次體驗是一生中難得的機會,我很感激學校給予我們機會讓我們不僅認識現代史懷哲,更發掘屬於我們自己心中的蘭巴倫。

環醫所一年級 林芳伃
為期13天的行程,我們參訪位於非洲加彭的蘭巴倫、聖多美及法國亞爾薩斯。蘭巴倫為史懷哲醫生奉獻半世紀歲月之處,醫院的建立由無到有,目前醫院的管理由史懷哲醫院基金會與加彭衛生部共同主持,蘭巴倫醫院仍本持史懷哲精神為偏遠居民就醫及無能力擔負醫療費用患者的依靠,此外亦扮演附設教育機構的角色,教導學齡病童和醫療從業人員之子女。史懷哲醫院歷經近一世紀的努力,致力於臨床醫療外,亦積極投入當地高盛行傳染疾病的醫學研究,在刻苦的實驗設備下,仍吸引許多海外深造之遊子返國,為找尋流行病之解藥而努力。無論醫事或研究人員,他們堅持希望為理想而奮鬥的精神深深地打動我,以期許創造自己心中的蘭巴倫。
 
醫學系二年級 黃沛錞

During the visit to the African countries of Gabon and Sao Tome, I was sensitive towards the lack of resources for the great number of children in these places. Most of them had no shoes and ran barefoot towards us as we approached their villages; some had clothing on, but what little they had were old torn rags which in Taiwan would already be recycled to be used as mops.

The visit in Africa allowed me to experience first hand what great poverty and despair there was for the human race.

Oftentimes we see photos and videos of African children in the media but are often numb towards our feelings of sympathy and compassion. Meeting the children and the adults suffering from disease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eliminated long ago from Taiwan impressed upon me how small we are in this gigantic world. Even though I will become a doctor in the future, I am still just one woman, and there is so little that we can do to help these children, unless we let the world look into their eyes and see the sparkle of hope that comes with their innocent smiles.

中醫四年級 黃于家
走進世人所稱的黑暗大陸,生活的困頓使的每天的日子就只能停留在基本需求的滿足,看到那些衣衫襤褸的人們、沒水沒電的房舍,瘦瘦的家禽就在那塵土飛揚的泥土地上奔走,久未梳洗的身體拉著我的手,希望我能給他們些什麼,等在那些小小的孩子面前的不會是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或者該是說他們的人生或許根本沒有起跑的可能。
內心激動。有太多的事情可做,也有太多的事情不能做。給予可能會帶來傷害,且只是寬慰、滿足了自己想當個好人的需求,尤其是當大多數的給予常預設著希望對方接受、並且因此表達感謝,這樣的给與只不過是自私的自我救贖。
但若不給予,只是無視於眼前的不幸,裝做這一切苦難只是電影裡面一個搭出來的場景,並不真的發生;更糟的是,把這樣的旅程當做驗證自己的幸福度也還算不錯,然後更可以安心地繼續自己原來牢騷滿腹的日子,這是一種可怕殘暴的自私自大和自以為是。 
是阿,我相信這會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光景。 
走進黑暗大陸,許多事情就在我眼前發生,許多不幸也即將實現。離開黑暗大陸,回到自己原來軌道內的人生,我不知該說什麼。

後中醫三年級 鄭名惠
蘭巴倫的史懷哲醫院,醫生只有來來去去的6~8個人,病床沒有門是布簾,因感染腐爛至露出骨頭和肌腱的病人,浸泡爛腳的藥物是溪裡提來的混濁水,這裡沒有病人自主與隱私。主持這家醫院的黑人外科醫師,一天要做6~8個手術,涵蓋婦科兒科,放棄的是豐厚的薪水,和留在富裕環境的舒適,一待就是8年。作風強勢敢言,直說政客指明住特設的舒適單人房卻不付錢,對病人不高興被觀看,用以為我們不懂的法語說:「因為他們會給我們錢。」這就是震驚我的非洲景況。怎樣去改變這個現象呢? 國合會網站,史懷哲基金會網站都有招募志工的消息。別風花雪月的感傷了,做就對了!誠如史懷哲博物館館長說的:「能力不是用來駕馭或評判別人,而是用來貢獻給別人的。」這是我在非洲這個艱困的環境中最堅強的體會。
 
牙醫系三年級 侯欣妤
所有的開始與結束並非偶然,我們踏著史懷哲博士所走過的足跡,不僅僅為他的執著所感動,更深刻地貼近了他的心靈。蘭巴倫的史懷哲醫院相對於先進驟變的現代社會,宛如一座世外桃源,在其寧靜與安詳的氛圍中,富含著偉大而無懼的力量。醫者無私的愛與關懷轉化為病人幸福的笑靨,在愛與被愛之間,人們的身心靈都因而感到富足,這正是「敬畏生命」的體現。
一個偉大的信念總是禁得起時間的考驗,在重重阻礙下依舊無法抹滅其真誠而美麗的光輝,但,最值得我們相信的是,史懷哲在每個人心中萌芽出的愛與關懷,將永遠的流傳…。
 
中醫系二年級 王淑瑩
在這之前,對非洲的了解只停留在那邊是資源缺乏的地方。而在這次的行程裡,讓我最震撼和印象深刻的是在史懷哲醫院的一切,雖然加彭有設備較好的國營醫院,但窮人無法負擔醫藥費,所以選擇到史懷哲醫院去,現在的非洲,即使在某些團體的支援下,醫療資源仍然不足,環境衛生仍然是問題,寄生蟲和傷口感染的問題仍然每天不斷的上演,醫院裡滿是看病的病患。讓我感動的除了各團體的幫助之外,加彭當地醫療相關的知識份子,他們選擇留在加彭,為他們困擾已久的疾病努力。
 
藥學系三年級 陳菀婷
從史懷哲過去的醫院及故居中深刻體會他偉大的人道精神及認真的生活態度,其中讓我感到衝擊的是在蘭巴倫夜晚,三個當地小女孩跟在我們身旁,從言談中感受到她們單純想親近我們的心,聊天的過程中,她們非常親暱,甚至把玩我的頭髮。這驗證史懷哲所說:「在自己的生命中體驗其他生命,便可提升生命價值。」也讓我瞭解雖然當地的生活條件困苦,但他們並非不快樂,人們的欲望很少,但心靈非常富足,同時也讓我省思我們生活的環境實在是太優裕了,以致將幸福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未來期許自己將來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醫學系二年級 黃傑瑞
一個在聖多美工作的學長曾分享說,非洲存在著許多問題,你一定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只要你準備好,從任何一個點切入都能改善許多人的生活。
這次重返史懷哲之路到過許多史懷哲過去求學或行醫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能看到史懷哲一生所留下來的點點滴滴,然而整個活動最大的收穫是在走訪這些地方的時所碰到的人,如今我們看不到史懷哲本人,但是在許多地方卻能看到延續了史懷哲的精神及承接了他工作的人,在屬於自己的蘭巴倫上默默的付出。
 
健康風險管理學系三年級 翁嬿婷
 蛻變           
看著相片深深的思索著
五味雜陳是這趟旅行的心情
學會知足是這次旅程的收獲
期望自己不只是一個過客,是對自己的期許
走在史懷哲於加彭所創立的醫院,雖然換了時空,但不變的是尊重生命的精神
那兩夜住在史懷哲醫院舊址所搭建起來的宿舍,是永生難忘的回憶
讓我瞭解到當初史懷哲在這裡是經歷了多少的煎熬與考驗
面對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我學會微笑來拉近彼此距離
深深體悟到“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蘭巴倫”的含意
這趟旅程的結束,是我心中另一個夢想的開始
十三天的旅程雖然短暫,但卻對我的生命激起了無限的漣漪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7/14/n2966102.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6/today-life13.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9/today-life14.htm

相關圖片:

教育部長吳清基(中)、黃榮村校長(左)與尋訪史懷哲人文之旅同學合影。

教育部長吳清基(中)、黃榮村校長(左)與尋訪史懷哲人文之旅同學合影。

教育部長吳清基稱許中國醫大師生赴非洲尋訪白胞醫師典範是落實醫學教育內涵的具體做為

教育部長吳清基稱許中國醫大師生赴非洲尋訪白胞醫師典範是落實醫學教育內涵的具體做為

中國醫大舉辦「重返史懷哲之路」說明會新聞媒體出席踴躍

中國醫大舉辦「重返史懷哲之路」說明會新聞媒體出席踴躍

赴非洲參訪同學接受媒體訪談心得

赴非洲參訪同學接受媒體訪談心得

中國醫藥大學師生遠赴西非尋訪白袍醫生的典範~史懷哲的足跡

中國醫藥大學師生遠赴西非尋訪白袍醫生的典範~史懷哲的足跡

聯合報相關報導

聯合報相關報導

自由時報相關系列報導1

自由時報相關系列報導1

中國時報相關報導

中國時報相關報導

自由時報相關系列報導2

自由時報相關系列報導2

青年日報相關報導

青年日報相關報導

聯合晚報相關報導

聯合晚報相關報導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