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醫治療僵直性脊椎炎

日期:2013-12-22

資料來源:安南醫院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僵直性脊椎炎常以半夜或清晨的下背疼痛為主要表現,病人常誤認是勞累或運動過度造成的腰痠背痛或坐骨神經痛,以致延誤就醫。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師林峻邦說,此病初期症狀為下背部、臀部及髖部呈間歇性鈍痛,合併晨間下背脊椎僵硬。因僵硬造成彎腰困難甚至頸部轉動困難。

林峻邦醫師表示,此病好發於二十至四十歲年輕人,男女比約三比一,病人常有家族病史,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免疫性疾病,與類風溼關節炎類似。病人體內抗體會攻擊自身組織,會影響脊椎及周邊關節活動。嚴重的病人關節及肌腱韌帶會鈣化僵硬,使脊椎失去柔軟度而形如竹竿,早年被稱為「竹竿病」。

僵直性脊椎炎屬於中醫的“痹症”,又叫骨痹或竹節風。中醫診斷其病因是素體虧虛,肝腎精血不足,風寒濕邪入侵人體而引發之疾病。常熬夜及夜班工作的人,都是造成素體虧虛,肝腎精血不足的幕後黑手。其治療方法如下﹕
1.腎虛型﹕平日怕冷,天氣變冷時症狀加重,得溫則痛減。可使用溫陽補腎藥,如補骨脂、淫羊藿、鹿角膠、獨活、杜仲、續斷等
2.邪鬱化熱型﹕形瘦,五心煩熱或午後低熱,喜涼,口乾,大便乾。上述補腎藥加清熱藥,如知母、黃柏、生地、牡丹皮、忍冬藤等。
3.痹阻肢節型﹕除脊椎及髖部外,還見四肢關節處遊走疼痛。加強疏風散寒,通利關節的藥物,如:桂枝、赤芍、片子薑黃、川牛膝、羌活、炮附片等。

除藥物治療外,針灸也是不錯的選擇;中醫師林峻邦說,穴位則以腎、肝經及督脈為主,如大椎、命門、腎俞、腰陽關、百會、委中、三陰交、太溪等。目前治療上以減輕疼痛為主,但最終還是要常保正常生活作息與適當運動為主。適合之運動包括游泳、瑜珈及柔軟操,既可伸展關節又不增關節負擔,要注意的是須避免長時間維持同姿勢不動。睡眠時選擇較硬的床板,枕頭勿太高。睡前可熱敷下背部,減少腰部肌肉緊繃僵硬,如此可減少僵硬感,也可請醫師轉介復健師教導合適之腰背部復健活動。

 


相關圖片:

安南醫院中醫師林峻邦。

安南醫院中醫師林峻邦。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