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SARS-CoV-2防疫觀點- 愛家一同防疫

日期:2021-06-11

資料來源:公共衛生學院 何文照 教授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端午佳節,謹請留在您所在的位置,感恩響應: 「愛護全家人,端午不出門」!

有鑑於最近在台灣本島發生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SARS-CoV-2)疫情之發展仍然未明朗,筆者盼望能透過本文提供當政者制訂往後的防疫策略及措施時能有所參酌,同時也期許讀者們能以另一嶄新思維角度一起防範SARS-CoV-2的傳染。

每逢佳節倍思親,家人愛心相連,距離不會是問題。謹請留在您所在的位置,全民一起努力。家庭是一個重要的防疫堡壘,如果與家人同住請謹守居家防疫原則:

儘量不外出、回家入門前做好個人衛生消毒、日常均衡飲食、適度居家運動、規律作息、勤洗手、居家衛生維護、口罩合宜適度使用、舒適生活空間維持、家人相互關心與問候、電話或網路適度親友保持聯繫、避免過度使用 3 C產品等。

如果在外求學、工作與努力,在三級防疫警戒期間,端午節留在所在原地,一樣不出門,以電話與視訊表達親愛,更是完備與具體,愛家一同防疫。

從過去SARS疫情的經驗來看,經由醫院救治診療病患之臨床觀察,防制主軸與觀念是以冠狀病毒在唯有染病症狀(如發燒)出現後才具備傳染能力,如果進一步考量台灣大學林瑞雄教授之觀察,希望能提供進一步防制的參考。

林教授論述上述成論之設立,可能需有三個前提,林教授曾撰文提出以冠狀病毒脫膜等機制為前提下,有三個可能的其他潛在傳播途徑,會導致在疾病症狀發生前感染者已具備傳播SARS的能力,分別為:

(1)冠狀病毒傳染的基因易感受性;

(2)人與人的親密體液接觸,

(3) 病毒體透過特殊環境(如下水道)傳播的途徑。

SARS-CoV-2 之第一波防疫(2021年第一季前),對家人之進一步加強防護與檢測3,提供相對完備之防守。從台灣現今的SARS-CoV-2病例的經驗,包括陳前副總統亦曾提起的日本風俗業群聚感染的前車之鑑4來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接觸,卻也可能是這次疫情衝擊的可能主因之一。

以防疫的觀點來說,筆者持續觀察與追蹤SARS-CoV-2疫情,SARS-CoV-2 與 SARS確有其環境存活期與感染能力增加的轉變,但深究其原因與防治,家庭群聚在這次疫情傳播當中扮演一重要的角色。

根據台灣最早 16 位SARS-CoV-2境內感染個案,和從今年5月中旬開始,SARS-CoV-2本土病例開始有所大幅增加。林教授論述前提假說的可能重要性日益顯著,越南第一例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個案報告,亦為家庭之群聚。

家庭是愛的開始,是家人共同的堡壘,基因感受性假說1-2 (如:親子人類白血球抗原,HLA)與家庭群聚可能,不是家庭隔閡與分離的原因,相對更是家庭的團結與相互珍惜的強調。

台灣家庭的連結與家庭的和樂攜手, 以孝以愛為核心,是筆者投稿呼籲的重點,目前的主要群聚感染,以家庭為防疫核心單位,連結個人、家庭和社會一心一體防疫,個人防疫行為,助益家庭和社會防疫,是刻不容緩的主要防疫成功要素。

上醫治未病,家庭為核心的防疫,是全家攜手一心一體防範病毒侵襲,從生理、病理和病徵來看,筆者以公共衛生三段五級預防(註1)措施之角度來提供往後防疫策略及措施的參考依據。

根據第一段中之第1和2級(健康促進和特殊保護),家庭防疫,連結家庭之一體防疫精要,防疫不僅是對個人負責,更是對家庭的承諾與社會的承擔,並建議將年長者列入優先施打疫苗的對象之一。

從第二段之第3級(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而言,防疫相關篩檢須以家庭作為防疫考量的基本單位,從第三段之第4和5級(限制殘障和復健)的角度來說,筆者建議應從專業風險評估與緊急應變的角度作為後續醫療處置和醫療資源分配的依據。

即是由醫療體系(如醫院)負責照顧為數相對較少的重症病患,居家隔離患者則遵守防疫中心規定與建議,居家一起同心協力分擔防疫工作,將醫療資源留給少數重症患者作為醫療處置和復健需求5,把真正的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和後續復健的醫療負擔。

最後,筆者亦期盼透過這次疫情,能讓民眾進一步以家的功能,發揮家庭愛與親情的共同守護,冀能將這次危機化為轉機,共同渡過這次嚴峻的疫情考驗。

註1:公共衛生三段 (生理、病理和病徵) 五級 (第一階段,生理階段的第1級預防: 健康促進 (例如: 維持規律作息) 和第2級預防:特殊保護 (例如: 疫苗注射);第二階段,病理階段的第3級預防: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例如: 檢疫篩檢),及第三階段,病徵階段的第4級預防: 限制殘障 (例如: 醫療診療),和第5級預防: 復健 (例如: 恢復身體健康和賦能))。

參考文獻

1林瑞雄。2003。〈認識傳染途徑 採取防疫策略:為什麼未見社區大感染?〉《聯合報》,5 月 20 日。

2林瑞雄。2003。〈林瑞雄推測家族感染與遺傳組織抗原有關〉《國際厚生健康園區》,5 月 27 日。 3張上淳。2020。〈我國確診病程分布,張上淳: 71%是輕症〉《風傳媒》,4 月 13 日。

4陳建仁。2021。〈外媒分析台灣疫情 陳建仁:惜未借鏡日本教訓!〉《自由時報》,5 月 21 日。

5賴清德。2021。〈賴清德籲分類分級分流 讓醫療服務保持最大量能〉《中央通訊社》,5 月 18 日。

【新聞資料】
 
ETtoday新聞雲

相關圖片:


	公共衛生學院何文照教授

公共衛生學院何文照教授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