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以磁振造影探索大腦的秘密~本校醫學院彭馨蕾副教授榮獲今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殊榮

日期:2021-08-13

資料來源:公共關係中心 吳嵩山 主任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English Version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學系彭馨蕾副教授,長期投入以磁振造影探索大腦的秘密,為腦神經科學研究注入更多新的觀點,勇於思考、敢於創新表現優異,在今年科技部評選「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脫穎而出,堪稱實至名歸。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項新興的綜合性科學,其研究領域包括了神經科學、物理學、認知科學、臨床科學、醫學工程、甚至統計學;近年來,老人醫學科領域的研究學者,藉由磁振造影MRI,能夠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探討大腦結構的變化以及大腦功能的轉化,可視為探討腦神經科學的利器之一。
 
彭馨蕾副教授研究團隊,即是使用磁振造影MRI技術,來進行大腦血管彈性的測量,探討正常年齡老化的過程中,對大腦血管彈性的影響。研究團隊發現,在老化的過程中,血管會漸漸地失去彈性;因此,大腦血管面對外來刺激時,血管的反應也會越來越差,無法及時供給足夠的能量,故大腦無法維持正常運作,認知功能隨之下降。
 
此外,許多系統性疾病,如肥胖以及糖尿病等,也無聲無息的侵犯著我們的大腦;彭馨蕾副教授表示,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體重過重的受試者,其大腦血流量會較體重正常的受試者要來的減少,在大腦得不到足夠的養分與氧氣的情況之下,體重過重就容易導致中風,甚至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難得的是,彭馨蕾副教授將研究大腦血管的正常功能的熱情融入教學中,以新的思維、新的觀點和實務經驗,融入於學校教材當中,將課本生硬的內容轉換為實際的應用,讓學生覺得上課可以是有趣的,在她所教授的放射診斷技術學及磁振造影學等課程,其教學評量皆在全校教師中排名前5%,課後之餘也為準備國家考試的畢業班同學輔導,解答同學們對於考古題不熟悉的地方,使得醫放系學生於2017年執照考照率為95%,全國第一。
 
榮獲今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彭馨蕾副教授倍感榮幸,她感謝科技部與評審委員的肯定,以及從博士班時期師長們引導來開拓個人嶄新視野,在工程醫學學門這片肥沃無私的土壤,讓自己慢慢地成長發芽,也謝謝中國醫藥大學提供優良的研究環境有更多跨領域合作的可能性,還有家人的一路上陪伴與支持,才能讓她有機會完成自己的夢想。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彭馨蕾副教授期許自己在任重道遠的教育崗位上,永保一顆謙卑的心,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前進,一起增進彼此知識的寬度與深度。
 
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係為培育青年研究人員,獎助國家未來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之貢獻所設置。110年度全國共45人得獎,獲獎人由科技部頒發獎牌一面及獎勵金新臺幣30萬元。
 
【新聞資料】

相關圖片:


	中醫大醫學院彭馨蕾副教授榮獲今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中醫大醫學院彭馨蕾副教授榮獲今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