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別被《印第安納∙瓊斯》騙了~ 中央研究院臧振華院士受邀本校專題演講「漫談荒野考古與古文明探索」

日期:2024-06-11

資料來源:公共關係中心 吳嵩山主任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印第安那•瓊斯》探險尋寶的劇情很精彩;哈里遜福特頭戴一頂牛仔帽,舞動一條長鞭子,瀟灑不羈的帥氣,塑造出智勇雙全的英雄形象,改變了一般人對大學教授的既有印象,卻讓許多考古學家又愛又恨,怨歎跟現實脫離太遠了。不容否認的,「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系列電影,大大提升了考古學在大眾想像中的形象,更傳遞人類學思維核心的倫理問題。
 
臺灣水下考古學的先驅、中央研究院臧振華院士,於6月11日下午獲邀到中國醫藥大學舉辦的『博雅經典講座』以「漫談荒野考古與古文明探索」為題發表演講,由林昭庚講座教授主持,他從八○年代初期的冒險電影「印第安那•瓊斯Indiana Jones」切入考古學主題,「在世界各地的考古會有危險嗎?」、「之前時代的考古標準和我們這個時代的考古規則有何不同?」、「考古太有趣了,我是不是可以來念考古?」、臧院士沒說OK,你不要被電影Indiana Jones騙了,吸引聆聽師生對考古學興緻盎然。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臧振華教授分享考古人生經驗說,要學考古學,首先必須要有興趣,其次必須要有邏輯的思維頭腦,第三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獨;然後,你必須領悟自己絕不會有錢,不要想富貴的生活,就是一個學者,或者是一個文化工作者。
 
考古學家臧振華院士將話鋒一轉說,站在考古學家的立場來看《法櫃奇兵》系列電影,用一個現代的術語講,就是一個虛擬的考古學。虛擬考古學(fictional archaeology)是一種偽考古學(Pseudoarchaeology)。偽考古學也被稱為另類考古學(alternative archaeology)、邊緣考古學(fringe archaeology)、奇幻考古學(fantastic archaeology)、邪教考古學(cult archaeology)和幽靈考古學(spooky archaeology),都拒絕或忽視考古學公認的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的非專業的考古學家對過去的解釋;這些偽科學解釋涉及使用文物、遺址或材料來構建科學上缺乏實質性的理論,以強化偽考古學家的主張,所使用的方法包括誇大證據、戲劇性或浪漫化的結論、使用錯誤的論點以及捏造證據。
 
什麼是真正的考古學(Real archaeology),臧振華院士說,它和一般的其他的學問一樣,講究邏輯、講究方法、講究能夠有適當的資料,用適當的方法來研究適當的問題,這個是一個真正的學問;考古學是通過物質遺跡來研究古代和近代人類的過去,考古學家可能會研究非洲最早人類祖先的二百萬年前的文化,或者可能會研究晚近的歷史遺跡,考古學分析過去的物質遺跡,以尋求對人類文化的廣泛而全面的理解。
 
考古學到底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一般來說,考古學可以按研究時代的不同或研究標的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類別:一、依據年代範疇:1.史前時代考古學、2.古典時代考古學、3.歷史時代考古學。二、依據文化發展段落:1.舊石器時代考古、2.新石器時代考古、3.青銅時代考古。三、依據研究的主題:1.石器考古、2.陶器考古、3.動物考古、4.植物考古、5.環境考古6.分子考古、7.海洋考古、8.地質考古、9.地景考古、10.環境考古、11.航空考古、12.科技考古、13.公眾考古……
 
考古學的目的為何?1.尋覓人類的起源及其演化,2.瞭解自古至今人類文化的年代、發展及其演變,3.研究各時代人類的生活方式,4.解釋文化發展過程與規律、體認歷史經驗。
 
考古學的基本原理:1.考古學研究的資料主要是物質的遺留,諸如:遺物(1)人工製品、(2)非人工製品(生態遺物);遺跡(1)現象、(2)遺構。
考古學研究的關鍵概念:脈絡與關連。
考古學的基本方法:1.類型學、2.地層學。
取得考古資料的技術:田野考古:1.考古調查、2.考古發掘。
 
考古學最早起源於是15、16世紀的歐洲,當時只是這一些貴族和社會的精英,目的要去找尋文物,對希臘羅馬時代的古代文物非常的喜歡,當做是一個藝術品,伴隨著收藏和人文主義的流行,這是一種推崇藝術的理性哲學。文藝復興時期好奇的精英們收集古希臘和羅馬的古物,認為它們是藝術品而不是歷史文物。
 
20世紀初,考古學主要是以文物的收藏為目的,然後到20世紀中葉,在古物學的基礎上,慢慢的想要去瞭解一個地方的整個文化的發展的歷史是什麼,怎麼發展過來的,它演變成什麼,所以它逐漸變為關注文化歷史的重建,變為關注文化歷史的重建;所以,考古學基本上是屬於人文學科。
 
但是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被稱之為新考古學派或過程學派的考古學家曾試圖將科學的研究邏輯和方法,納入考古學之中,包括:1.講求經驗性的或客觀性的陳述。2.採用演繹邏輯作為主要的推理方法。3.理論須關照系統性和明確性。4.結論須可以被檢驗的,且可以自我修正。
 
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考古學界出現了所謂後過程考古學。此一學派的考古學方法與過程學派的思維和方法截然不同,強調考古學的主觀性而不是客觀的,考古記錄所呈現的觀點,往往與負責發掘和呈現資料的考古學家的個人觀點有關;後過程考古學提倡替代性的解釋視角,尤其是那些包含意義、歷史、政治和實踐問題的視角,在最廣泛的層面上,後過程考古學可以被視為對後結構主義、女權主義、後殖民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對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廣泛影響的一種回應,通過為性別、實踐、物質性和身份的研究開闢考古學研究的空間,擴大了領域的範圍,它還鼓勵考古學家承認人類與其客體世界之間的關係。
 
考古學在發展歷史中,其實經歷了從人文到科學,又返回人文的過程;但是從現代考古學的研究內容和所使用的研究工具與方法來看,其實考古學既是人文學科,也與自然科學密切相關,當考古學家想要尋找和了解古代文化的模式和規律,他們是科學家;當他們想了解古代人類的歷史和特定的社會的文化,他們是人文學者。當考古學家想檢驗他們對於古代所設定的假設時,他們是科學家,但是當他們希望以某種方式展示他們的結果以對公眾有意義,他們是人文學者。
 
臧振華院士闡述,現代考古學是以重建過去人類的文化和歷史為主要目的,但是欲達到此目的,除了考古學本身的研究方法之外,也必須藉助於各種自然科學之分析方法。因此,被歸類於人文學科的考古學,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大量仰賴科技的協助。諸如:A.年代分析:同位素定年分析、樹木年輪分析等、B.文化遺物分析:器物材質與成分分析等(地質、材料、化學、同位素、物理等)、C.生態遺物分析:動、植物遺存種屬鑑定、古環境重建分析等、D.人骨形態及遺傳分析:族群形態關係,遺傳關係、古病理分析等、E.遺址探測分析:雷達、磁力、電流、雷射探測與測距、聲納、GIS、AI與機器學習。
 
為什麼要研究考古學?臧振華院士認為,人類自古以來對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所面對的問題就充滿好奇心,並且設法尋求理解和解決方案;就是因為好奇心,促使人類從百萬多年前以來,持續運用智慧尋求答案,才使得地球上幾乎所有地方的文化得以發展和繁榮,而尋找解決方案通常需要瞭解問題是如何發展的,或我們過去如何到達今天的高科技文明。
 
考古學研究人類的過去,不只是要發現和保存人類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為了對當今世界的發展過程,以及我們在其中的地位更廣泛、更豐富的了解,得以更好地瞭解我們是誰,以及擷取過去的經驗教訓,用以影響和改善我們今天所面對的社會、政治和環境行動。
 
考古學的重要成就有那些?臧振華院士說,考古學是唯一涵蓋人類居住的所有時期和所有地理區域的研究領域,為人類歷史和文化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解釋,不僅幫助我們瞭解人類的起源、人類各段文和化和社會的發展樣貌、以及環境變遷與人類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等重大問題,也讓我們瞭解各區域性古代民族的生活方式,包括:長相、居住方式、生業形態、工藝技術,宗教信仰,及風俗習慣等。
 
在過去不到二百年的時間中,考古學對許多人類重大議題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貢獻,諸如人類的起源-直立人在非洲演化成智人(Homo sapiens),農業的起源-世界最早的小米遺存是發現在中國內蒙赤峰的興隆溝遺址,以及文明起源-“夏墟”調查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在臺灣,臧振華院士帶領的考古隊,在澎湖群島考古研究,在八仙洞遺址的考古、在台東的長濱舊石器時代考古,在南科新市遺址發現史前文化的小米,小米是原住民非常重要的一個祭祀的作物,在5000年前的時候臺灣已經有小米,數量非常大,這項考古學成果發表學術文章「Broomcorn and foxtail millet were cultivated in Taiwan about 5000 years ago」。
 
考古學的發展,它並不像《印第安納瓊斯》(Indiana Jones)電影,哈里遜福特只為了取奪一個古物,找尋一個珠寶。考古學基本上有一套的方法、有一套邏輯、有一套程式、有一定的研究資料,還有想去解決一些特殊的問題。所以它不只是人文科學,也是一個科學方法,特別是現在用現代科技的方法來幫助我們去解決很多的問題,兩者彼此交融,還需要漫長的時間,手腦並用的臧振華院士感觸深刻說,我們南科遺址發掘做了15年,發現出來這些幾十萬件的文物,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展示,從年輕做到老啊!所以做考古學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不要三日京兆,才能達到更寬廣的目標。
 

相關圖片:


	臧振華院士獲邀獲邀中國醫藥大學專題演講《漫談荒野考古與古文明探索》

臧振華院士獲邀獲邀中國醫藥大學專題演講《漫談荒野考古與古文明探索》


	
		王陸海副校長(右二)、林昭庚講座教授(左一)偕中醫大師長接待臧振華院士(左二)


	 

王陸海副校長(右二)、林昭庚講座教授(左一)偕中醫大師長接待臧振華院士(左二)  


	
		林昭庚講座教授致贈臧振華院士感謝狀


	 

林昭庚講座教授致贈臧振華院士感謝狀  


	林昭庚講座教授偕中醫大師長與臧振華院士合影

林昭庚講座教授偕中醫大師長與臧振華院士合影


	
		演講會場師生參與踴躍


	 

演講會場師生參與踴躍  


	
		演講會場師生參與踴躍

演講會場師生參與踴躍

回前頁